返回 第34章  我在平昌的知青岁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4章[2/3页]

  台、笔山、镇龙、白衣、西兴、兰草、城郊。响滩区在县城的西边,与仪陇县交界。

  响滩区有一条河叫响滩河,起源于该区的黑水公社,流经西南部,长约48公里,在白衣区的大河咀注入巴河。

  离区所在地响滩一里处有一大石浅滩,人可步行过河。水流在此陡然落下十多米深的水潭,发出阵阵响声,百米外都可听到,响滩因此得名。

  响滩区下辖八个公社:响滩、南凤、黑水、元沱、福申、大寨、金龙、六门。

  六门公社在两座大山之间的小溪边,溪中有一耸立水中的巨石,上有六个相通的石门,因此取名“六门”。

  六门公社有八个大队:工农、光明、光华、飞马、联盟、宝塔、东升、胜利。条件最好的是公社所在地飞马大队,最差的是联盟大队。

  天长日久,王家柱书记与知青成了朋友。我们有什么话总爱跟他说。他能办到的总是尽力的予以解决。

  虽然他在大队的社员当中威信很高,可在老知青眼里,却不是那么回事,认为他是个“福喜脸嘴”。农村干部下队,山高路远,通常是走到那家,就在那家吃饭。

  5队有3个男知青曾祥义、任君友、李绍平,遇公社、大队干部到来,一个二个都悄悄遛了,把干部凉在家中。3队的黄忠财头两天还热情,过后干部来后干脆不烧火,直言没得米,弄得干部们很是尴嘎。

  干部们到2队就不同了,不但知青热情款待,同院的丁贵、丁怀书也很会为人。干部们是他两家饭桌上的常客。

  大队办第1个企业缝纫组,丁怀书被派去当组长兼药房抓药员。

  农村干部到公社、区、县开会或办事,常常是从家里带一小包大米,到食店调饭吃。

  有一天王家柱书记让人把我叫到生产队保

第34章[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