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2章 当地小企业的困境  妙手仙农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502章 当地小企业的困境[1/3页]

  所以,其实这几年来,在黄堂集团和胶东地区韩资企业日资企业的围攻之下,胶东本地企业,是很难生存的,招工,低薪水,找不到人,高薪水,自己又舍不得。

  比如唐诗诗毕业的时候,就有一家澄海州的企业向她抛出橄榄枝,但是给的薪水,是三千二百块一个月,唐诗诗当场拒绝了。

  又想马尔跑得快,又想不吃草,这就是典型的胶东企业家的思想。

  整个胶东地区,三市区,清河市,东阳市和澄海州,都是这种情况。

  黄堂的出现,扭转了这一情况,可以说,黄堂是真正的不惜成本的企业家,是从农民起来的,但是却一点不抠门,往往农民是比较抠门的,但是黄堂一点不抠门,上来最低薪水是六千块。然后还有提成可拿,还不加班。黄堂的公司开了大概大半年之后,在人力资源市场,就十分受欢迎了。大家纷纷说道,这黄堂集团如果能准时发工资的话,比韩资企业和日资企业还要好啊。

  虽然干的似乎是农活……

  因为那时候,最先开启的是蔬菜园子和养鸡场。

  但是,不管干的是什么活……这农活和工厂流水线比,也差不多嘛。

  农活,需要不断的弯腰低头,但是可以适当偷偷懒,休息一下,再干,而流水线则几乎不会偷懒,因为流水线,是机器在催促你干活,流水传送带把配件,电子配件传送过来了,你就要干,把你负责的部分完成。

  四年了,黄堂崛起已经四年多了!

  这整整的四年的时间里,黄堂的员工们,已经挣到了算是第一桶金了,因为他们月薪六千,加提成平均数在七千以上了。一年下来,就是八万多块钱。书楼吧

  八万多块钱,在澄海州黄石镇的老百姓而言,绝对算是第一桶金了。

  而当大家都知道黄堂企业赚钱的时候,所有的普通百姓的孩子,都想挤进去,当然,也不是说黄堂的企业就是天下第一了,就是澄海州第一了,毕竟这上头,还有事业单位,有公

第502章 当地小企业的困境[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