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三六章 众人皆醉我独醒  大魏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五三六章 众人皆醉我独醒[3/3页]

  崔光是好心,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李承志也不恼,只是笑吟吟的任他骂。

  他越是淡定,崔光就越是气恼,要不是还残存着一丝理智,知道连李承志的一只手都敌不过,他早就上手了。

  越骂越是火大,偏偏李承志脸厚的塞城墙,根本无动于衷。

  反倒将崔光气的不轻,骂到最后,索性大袖一挥,转身就走:“坚子不足为谋,气煞老夫也……”

  嘿,怎么就走了?

  “尚书留步!”

  李承志忙不迭的往前一拦,笑吟吟的问道:“太后遣尚书走这一遭,难不成就为了骂李某一顿?”

  这个小贼,竟猜的这般准?

  崔光停下脚步,气哼哼的斜着眼睛:“问了你会如实相告?”

  “你不问,怎知我不会说实话?”

  李承志扯着他的袖子,连拉带拽的将来按在堂椅之上:“尚书与我有些时日未见,便是喝杯酒水,叙叙旧也是好的!”

  崔光看似怒气不减,不情不愿的坐了下来。

  “太后让我问你,除了夏州金明郡,何处还产火油。你若说有,我就洗耳恭听。你若说没有,我也不会深究。这就回宫,如实向太后很秉明……”

  原来是为此而来?

  一想到李丰急报中所言,李承志就有些恼火。

  便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高肇和高猛也太不择手段了些。

  他稍一沉吟:“不瞒尚书,某翻遍古籍,就只两处略有提及。其一为《易》:象曰,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其二为《汉书》:高奴(属夏州金明郡),有洧水,可燃!

  前者已不可考,但后者直指高奴县,而除此外,再无迹可循。”

  崔光眼睛一瞪:“如此说来,岂不是它处并无此物?”

  “尚书莫急!”

  李承志左右一瞅,看到案上的笔墨,顺手拿了过来,给崔光演示。

  “尚书请看,洧水虽藏于地底,但就如暗河,分流四处,是以高奴只是其一。但以我估计,其多埋于千尺之下,故而非人力可采。”

  “听你之言,便是金明郡,那火油也非只这一湖之限?”

  “一湖?”

  李承志装模做样的皱起了眉头,“该有七八湖才对,且散至三四乡之广,何来一湖所限之说?”

  “那为何元晖遣人寻探,就只查到了这一处?”

  “那我就不知道了!”

  你不知道个鸟毛?

  一看李承志笑的如狐狸一般,崔光就知他没有说实话。

  若非李承志,天人就无人想到这洧水……哦,这火油可用于战事,更可制出天雷那般的利器。且当初便是他亲至金明郡寻查探访,才物尽其用,故而这天下再无比李承志更知之甚详之人。

  他说足有七八处,那就定是有七八处的。

  如今的元晖自身难保,自是不敢欺瞒太后,说直查到一处,那肯定只查这一处。

  那时何处有差?

  脑中闪过了一道灵光,崔光猛的就想到了高猛。

  他顿时恍然大悟,知道李承志为何笑的那般奸诈了。

  这小贼分明就是在暗示自己,是高猛做了手脚。

  但高猛要这东西有何用?

  想到这里,任是崔光修炼的快要成精了,脸色也禁不住的一变:如今举朝皆知李承志曾予太后秘奏,高肇必反……

  心里转过七八个念头,就连崔光一时都拿不准,到底是李承志为了诬陷高肇,故而有意诱导予他。还是真就如墙上这赋中之隐意:众人皆醉他独醒?

  碰上崔光审视而又怀疑的目光,李承志暗暗一叹。

  就连如今与他关系最近,最信任他的崔光都如此,可见太后、诸辅,及这满朝文武?

  怪他自己:仿佛影帝附体,戏演的太过逼真,如今连他自己想找丝破绽出来,竟都无能为力。

  也怪高肇:能权倾朝野,今众元氏宗室恨其入骨,却依旧屹立不倒,又岂是易予之辈?

  论起手腕、心计,自己终是要比高肇差上一筹。

  不然何至于次次都是棋差一步?

  罢了,就当积些阴德,也更为以为少些障碍,至于有没有人愿意信,那就由不得自己了。

  李承志怅然一叹:“言尽于此,只求尚书向太后代一句话:只要关中不乱,这天就塌不下来!”

  说到这里,崔光自是无意久留。告辞了一声,匆匆离去。

  一路上,他都在疑神疑鬼:李承志莫不是又在嫁祸高肇?

  连他都如此,何况高英、元澄、元嘉?

  就连刘芳与游肇都是将信将疑,其余几位更是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就差直言李承志贼性不改,亡高肇之心不死。

  “不论真假,还是应再遣暗卫,予金明探访。嗯,这次让元晖亲自去,务必仔细!”

  元澄连声应诺:“太后圣明,臣稍生便予元晖传诏!”

  高英微一点头,又看着崔光:“尚书又是如何看出,李承志确有隐退之心?”

  何需看?

  崔光暗暗气恼,将李府中堂上的那篇赋词念了一遍。

  游肇脱口便赞:“好诗!”

  刘芳也是深以为然,不住的点头。

  元澄与元嘉对视一眼,前者脸上只是稍显可惜之色,后者则是隐隐心忧。

  诗自然是好诗,但隐意不言而喻。但凡对诗词稍有涉猎之辈,一听便知。

  而且这比什么三请三辞都要有用的多。

  再往殿上看去,只见高英一声长叹,似是深为惋惜。但已不见如昨日那般似是隐隐恼怒,反倒是颇有几分安之惹素的意味。

  “既然他忠诚体国,节劲凌霜,便如他所愿,任城王!”

  “臣在!”

  “稍后便下诏,将刘腾旧宅收回太常,择臣再赐!”

  崔光心中一凌:再下一步,太后怕不是要收回婚契?

  李承志啊李承志,老夫看你还能醒到何时?

第五三六章 众人皆醉我独醒[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