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73章: 丹毒  都市透视医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073章: 丹毒[3/3页]

  萧医生,这位老妇女的情况,和昨晚那位年轻人情况一样,是不是也用猪胆汁浸泡就行?

  崔医生两位老中医觉得是一个样,而且,对于昨晚的事印象深刻。

  但是,萧晨说道这位老奶奶的情况,和昨晚那位小哥的情况,其实还是不一样的。昨晚那位小哥是属于蛇眼疮,属于疔疮,而这位老奶奶是属于丹毒。m.sΗùlοùβà八.cοM

  丹毒,中医病名,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

  《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

  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黏膜破伤,如鼻腔黏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

  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

  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可有皮肤黏膜破损等病史。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

  继则局部见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略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压之皮肤红色稍退,放手后立即恢复,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

  一般预后良好,经5~6天后消退,皮色由鲜红转暗红或棕黄色,最后脱屑而愈。病情严重者,红肿处可伴发瘀点紫斑,或大小不等的水疱,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亦有一边消退,一边发展,连续不断,缠绵数周者。患处附近可发生肿痛。

  发于小腿者,愈后容易复发,常因反复发作,皮肤粗糙增厚,下肢肿胀而形成象皮腿。

  新生儿丹毒常游走不定,多有皮肤坏死,全身症状严重。

  本病由四肢或头面走向胸腹者,为逆证。

  新生儿及年老体弱者,火毒炽盛,易致毒邪内陷,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

第1073章: 丹毒[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