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598章 粮食一直是个大问题  满唐红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0598章 粮食一直是个大问题[2/3页]

  渊、李建成、李世民商量过了以后,说出去骗百姓的。

  前隋是留下了许多粮仓,也留下了许多粮食,可隋末乱世的时候,被各地反王瓜分一空,一些粮仓也被反王们折腾干净了。

  洛阳粮仓足够大,王世充虽然消耗了一些,但也留下了不少。

  可即便如此,在稍微接济了一下大唐其他地方的粮仓以后,也被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说什么够大唐用十几年,纯粹就是个笑话。

  先不说以前隋的国力每一岁能积攒多少粮食,就是隋炀帝开凿运河、三征高句丽期间的耗费,就足以将前隋的家底掏的七七八八的。

  不然也不会弄的民怨四起,反王层出不穷。

  在巨大的开支前面,隋炀帝即便是横征暴敛,又能积攒到多少家底?

  就算他通过横征暴敛积攒的不少家底,也不够反王们造的,更不够大唐用来赈济天下。

  毕竟,在乱世当中,百姓们都被挟裹着去当兵了,或者为了避难跑来跑去,根本没办法安安心心的种粮。

  所以在乱世当中,反王们消耗的基本上都是前隋的家底。

  隋末乱世当中有多少路反王?

  演义中说是七十二路,现实中只怕更多。

  毕竟,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反王,写演义的人估计都不知道,也没听过。

  所以他们所能消耗的粮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在世家门阀们一个个守住自己的粮仓坐看云起云涌的情况下,前隋就算留下再大的家底,也不够反王们造的。

  更别提留下一大批让大唐去享福了。书楼吧

  如果前隋留下的家底真的富的流油的话,朱桀这一类的反王也不可能跑去吃人肉。

  大唐在初期的时候,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河北道变成一个十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的地方。

  虽说大唐从立国以后,就一直在刻意的针对世家门阀,可百姓是无辜的啊。

  百姓也是大唐的根基。

  李世民能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又岂会坐视百姓去而死,坐视河北道成为一个没什么人烟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在悄没的给了突厥人上千万贯钱财以后,还要跟着长孙一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如果前隋留下了足够大唐吃十几年的粮食的话,李世民需要这么干?

  他不要面子的?

  要知道,在困难时期,粮食可比钱值钱。

  所以说什么前隋在洛阳留下的粮仓里的粮食足够大唐吃十几年,纯粹是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为了安定民心,放出去的假消息。

  大唐在此前征讨刘黑闼的时候,为筹措粮食的事情商量了半天,刚好印证了这一点。

  李世民为了承担起筹措粮食的重任,派麾下的属官去四处奔波,也印证了这一点。

  】

  如今同样的困难落到了李元吉头上了,而且他即将要面对的困难远比征讨刘黑闼的时候更严重,所以不得不将李纲等人召集在一起商量商量。

  李纲等人深知大唐在粮草方面的困境,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一时半刻的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他们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让各地筹措一下的话,应该能筹措出一些粮食。”

  萧瑀在憋了半天以后,说出了这么一句没用的废话。

  李元吉、李纲等人看都没看萧瑀。

  在大战期间,从各地筹措粮食,那是必然之举。

  但各地都在休养生息阶段,也没有多少粮食可用,所以筹措不出多少粮食。

  所以不能把希望压在各地头上。

  魏徵在皱着眉头思量了半天以后道:“如今国库还能拿出多少粮食?”

  陈叔达迟疑了一下道:“十多万石……”

  其中一部分粮食还是前段时间抄家抄的,不然还没有这么多粮食。

  魏徵眉头一下子皱的更紧了,“这也太少了吧?长安城内的百姓每一旬的消耗都不止这个数。”

  这是一句实话,因为长安城的人口已经突破到了七八十万之数,并且还在增加,每一旬消耗的粮食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这个时期的百姓没有那么多副食,所以粮食的消耗非常大。

  这也是关中地区的百姓喜欢用大碗的原因。

  不是百姓们不想吃其他的,而是没其他的可吃,

第0598章 粮食一直是个大问题[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