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二二章:知府  这个历史聊天群有亿点怪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二二章:知府[2/3页]

  地方上许多官员你不打着他走,他是不会走,不会积极配合的。

  张昊和武则天留在山西做地方官,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

  玉米,土豆,红薯在明末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不过这次朱由检下旨时统一了说法。

  不懂的,稍微解释下就明白了。

  有人要问,既然玉米,土豆,红薯如此好,为什么百姓不自己种呢,那样就不会饿肚子了。

  为什么?

  因为在明末百姓拥有的土地并不多,而且不容易得到玉米,土豆,红薯的种子和种植方法。

  明末,田地基本掌握在地主(包括皇室,国戚,勋贵,官员等等)手上。

  地主田地多,不愁吃喝,他们才不愿意吃玉米,红薯,土豆这种粗粮!他们地多,而且是好地好田,种植小米,小麦,水稻等等主粮就够他们吃了,即使荒年也有一些收成,更何况还有存量呢。

  所以,只要朝廷不强制推广玉米,土豆,红薯种植,靠地主们自己种,他们不会做。而普通百姓,你不给种子,不给种植方法,不让他们放心,他们也不会轻易种。

  如此,就只能强制他们种植了。

  “我们有粮食吃,不需要种粗粮吃,要种让那些农民去种,我们不种!”书楼吧

  政令刚下达,许多地主就不愿意了。

  武则天负责此事,对这些地主说:“这是皇上的圣旨,全国都必须遵循,你们不种,那就把土地拿出来给愿意种的人,不种就是抗旨,你们想杀头吗?”

  这话把大部分地主镇住,他们只能私下抵抗,找各种方法不种,或者少种。

  也有一些人在官场有关系的,让人找关系弹劾张昊和武则天,弹劾这种政策。

  地主的种子自己解决,对于买不起种子的,朝廷可以借,等种出来后照样还就可以了。

  张昊知道如何种这三种农作物,他在现代世界时小时候在农村,种过这些东西。

  他找来一些擅长种庄稼的农民来,以及一些家中有种过的农户,让他们学习,然后帮着官府去教其他人种植。

  除了强制种植玉米,土豆,红薯外,张昊还在华阳府内开建水泥,红砖,钢筋等等工坊。

  山西也快遭遇大旱了,要做好防备,可以用水泥来修建水库,储备水资源。

第一二二章:知府[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