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8【“扫荡”】  影视剧里的任务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58【“扫荡”】[2/3页]

  ,从而巩固其势力范围。

  一般的做法是:依靠交通网、堡垒和沟墙,从外到内,逐步把八路军的根据地一点点地割裂开来,慢慢地将解放区变成敌占区。

  对于无法占领的村庄,就把它变成无人区,防止八路军的深入活动。

  对于“未治安地区“,以军事进攻为主。

  日军派出大量部队,不断进行“扫荡“作战,拆除、破坏根据地的设施及军需品。

  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使八路军不能安身,也无法进行建设,使之逐渐向“准治安地区“发展。

  冈村宁次判断是否是治安区的标准很简单,从中国姑娘的眼神可以看出当地的治安情况的好坏。

  第一、绝对见不到姑娘的踪影。系惧怕日本兵的佐证,为“治安不好”。

  第二、对日军的汽车、卡车感到稀奇而远远地从窗口眺望,为“治安稍好”。

  第三、在以俩项情况下,走出家门口眺望,中国姑娘神态自若地走在有日本兵往来的街道上,为“治安良好”。

  当然这只是冈村宁次的一种划分方法,老百姓即便给鬼子当了良民,也只是保证了他们不会被随意杀戮。

  可是一旦遇到了需要他们“献身”的时候,鬼子也不会心慈手软。肆意的抓壮丁修炮楼,挖壕沟,挖煤矿等等。

  以为这就完了,修炮楼和壕沟相对还好些,控制你的人生自由,给点饿不死的饭食,让你修到猴年马月。

  而去挖煤矿,基本上九死一生。日军疯狂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

  所谓“以人换煤”,就是抓捕百姓送入矿井挖煤,让他们像牛马一样干活,每天高强度的劳动时间超过12个小时。

  矿工每天吃的是窝头、黑豆饼和发霉的“兴亚面”,睡在沿山坳挖的土洞里,盖的是麻袋片、水泥纸袋。

  病了不给医药,爬不起来就让拉尸队抬着扔进“万人坑”;患传染病的就送进“烧人场”,还没有咽气就被活活烧死。m.sΗùlοùβà八.cοM

  可见鬼子其残暴本性,不会因为百姓顺从就改变的,反而会

58【“扫荡”】[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