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05章 离乡受尽流离苦、一夕饱暖、终见生路  南宋第一卧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605章 离乡受尽流离苦、一夕饱暖、终见生路[3/3页]

  对是会出乱子的。

  当这些灾民吃着土豆饼和金灿灿的玉米粥时,当实实在在的粮食带着温暖的气息,滑进他们的肠胃之际,让饥民们的心里顿时就生出了一股满足感。

  他们看着手里的食物,真是感慨万千!

  ……

  因为当时这些粮食品种,也在沈墨的命令下,曾经向通州以外的地区推广过。但是沈墨的一番好心,却被当地的官府好一阵妖魔化宣传,弄得根本没人愿意种。

  甚至有不少百姓还信以为真,觉得这是通州沈墨故意设下的诡计,好让他们的田地颗粒无收。

  可是现在这些独特的海外作物,竟然鬼使神差地成了这些淮南西路百姓的救命粮!

  除此之外,通州的医药部门也在配合检疫和救治,以免在营地里发生大规模疫疫情。

  要知道,在中国古时“每逢大灾,必有大疫”都已经成了定势。

  但这些伴随着灾荒产生的瘟疫,实际上是因为灾民聚集到一起时,他们的粪便并没有经过统一的掩埋处理,从而成为了瘟疫病情的传染源。

  受灾的百姓流离失所,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饮用井水。而他们喝的河水里面,往往就带着排泄物中的传染源。

  然后灾民在饮用了携带着瘟疫病菌的水之后,自然就造成了瘟疫传播。

  同时这些灾民饥寒交迫,身体衰弱,缺医少药,这也成了瘟疫大面积致死的条件。

  就这样,因为缺乏防疫观念不足和卫生习惯不好,再加上身体衰弱,所以每次大灾之后产生大疫就在所了。

  不过在沈墨设置的难民营地里,经常用石灰消毒、加上饮用开水,还有充足的医疗人手。再加上对灾民生活垃圾的统一处理,就使得传染源被迅速被扑灭,使得营地里始终都没有大规模疫情发生。书楼吧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收容,姜姑娘详细的统计之后,这些灾民的数量总共是八十三万多人。所以把它称之为百万灾民,也不算是太夸张。

第2605章 离乡受尽流离苦、一夕饱暖、终见生路[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