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2章 大汉华章(70)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72章 大汉华章(70)[2/3页]

  理想就是收集因战乱失散或者被藏匿起来的先秦书籍,且他最喜爱的便是儒学,将之传承并且发扬光大是他的终极目标。

  为此,他不惜花费了大价钱去民间寻书,本本均是亲自抄录后将原本交还给原主,再给予一笔赏金。

  因此,河间国的民众也很是乐意将书籍献给这位温和敦厚的国王,就连周围郡县的读书人也很愿意来同他分享藏书。

  因为有个好名声,其封地又靠近齐鲁之地,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辐射地,便有不少不得志的儒者在他身边聚集。

  一干志同道合的人每日谈经论道,好不快活。

  本来是这样的。

  一直到他九弟开始就藩,一切就开始变了。

  本来河间王对于谁是自己的邻居完全不在意。贾夫人性格不错,和栗姬也算不得直接情敌,母族没仇,年龄又差得大,刘德还是皇子的时候也有自己的亲兄弟圈子,对差了不少岁的刘胜当然也算不上热络。

  倒是他在心中暗自庆幸了下,幸好被封过来的不是程姬的几个儿子。程姬和他母亲栗姬那可是水火不容,而且他其实也是非常羡慕被封为鲁王的皇四子刘余,因为他去的可是齐鲁之地啊,那儿文风鼎盛,不知有多少才子藏书。

  然而自去岁弟弟刘胜送来了一封书信开始,他就觉得自己被没完没了地骚扰了。

  当哥哥的能够体会小弟小小年纪被封王爵后的彷徨,然而这不代表他能够忍受弟弟几番骚扰啊!但是没办法,他是哥哥,必须得忍着。不光得忍者,还得小心抚慰着。

  而在后来,九弟的同母兄长到了赵地之后,他本以为自己可以轻松一些,哪想到——完全没有!

  非但没有,刘胜还拉上了他们小弟刘彘一起来骚扰他。

  每次刘德打开敲着两个藩王王印封泥的竹简时都觉得胃疼,但弟弟后来捣鼓出来的轻薄纸张很是抚慰了兄长的心情。

  他正沉浸在使用纸张的幸福生活中的时候,当弟弟的却又来横插一脚拉着他搞商路,烦不胜烦的二哥刚想撂挑子,弟弟那儿就送来了一个叫蜡印的神奇装置,用此法印书,只需要书写一次便可印上数十本。

  虽然需要用特制的竹笔来进行书写,但是对于抄书存书的刘德来说这真是太有用了!刘德顿时觉得弟弟还是很贴心的。

  以前竹卷沉重,有时候为了尊重书主人的要求,他都是在别人宅中抄录,是以常常要带着一车的竹卷出行。后来有了纸张方便了许多,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刘德已经很是满意。

  没想到小日子还能更美。

  咳,亲笔书写的字迹被印出来后和郎官抄录后的字迹可是完全不一样,看着别人捧着研读的书上头用的是自己的字迹,别提有多让人满足了。

  刘德本身书**力不差,如今书写的载体基本是竹简或者绢帛,因此,毛笔的形制和后世亦是有些不同,较为短小坚硬,也尚未形成完备的制笔标准。

  更有甚者,为了使得笔能够更为耐用,猪鬃笔也是较为热门的原材料。

  所以对于使用类似于刻刀的竹笔,刘德适应得很快,现在他已是一个熟手。不过东西虽然好,但是无论是蜡纸还是墨水都需要从中山国购入,对外依赖性太大。

  刘德虽然不喜行商,但是于此道他多少有些了解,知道对外依赖性太高不是好事,也因此,他欣然接受了小国王的邀请来书写并且负责整理这份《藩王就藩手册》,就是想要看看弟弟会不会将蜡印的秘密一起写上去。

  若是可以,他还是想要自产自足。

  至于写小论文?他反正是不虚的,教养一方、收集书册也是很能被夸耀的功绩了,且他自就藩以来也很是花了一番功夫,河间国无论是粮食出产还是人口数目都有提升。

  咳,虽然让人自己夸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弟弟说这是为了给后来要就藩的弟、侄辈们提供技术指导,才不是特地向老爹邀功呢!

  这是爱护弟弟,懂不懂?

  按照弟弟的说法,大家集思广益还能解决问题,等到以后太子们继承王位也能看看,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要是自己的功绩可以多传几代,那也是很有面子的。

  彼时,刘德还不知道弟弟的打算,他以为这只是给刚刚就藩的小国王们做指导,加上有蜡纸作为糖衣,所以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弟弟们的请求。

  如果他知晓弟弟的打算是将之作为一种日常的工作小结,他一定会丢下笔撸起袖子冲到中山国去把弟弟揍一顿。

  同样,因为这个糖衣,就连弟弟火急火燎地提出在入长安城朝见之前先送一波货,免得到时候因为兄弟二人都不在而出岔子的要求,他也答应了。

  河间国备好的货物以粮食、海盐以及枣、梨为主。按照弟弟的要求,廉价的菽麦占据了大头,作为硬通货的粟米次之,另外还有一些好存放的果菜,种子按照小国王之前的订单全数备好,就等着船到。

  核对这张清单实在是过于麻烦,弟弟整整写了六七页,比写给他的家信还长,最后河间王表示完全懒得看,就交给了自己的少府处理。

  一直到今日他到了泊口边上,才意外地见弟弟居然还问他定了活畜。

  这,这怎么能运?

  见刘德吃惊,河间的少府主监立刻前来解释,因为订单上头有写不少活畜,所以河间方也对此表示过疑虑,特意派人去中山国询问。

  然后去拜访中山国之人就带回了如何制造畜栏的示意图。这个畜栏最特殊的地方就是配备了可抽出的底盘,以方便清洁其排泄物,再加上能够固定在畜栏内的食槽,和加食的器具,就能保证这些畜类能够在船上生活。

  虽然打造工具花了点时间,但是少府众人试着将牲畜在里头养了几日后发现,牲畜倒的确没什么过激反应,因此,少府这方觉得可以试着运输……反正他们只需要确保这些畜类能够登船即可,之后在运输过程中出事就和他们无关了,钱照收就是了。

  如果这种运输方法确实可行,那倒是个好消息,刘德沉思片刻。

  河间国谷粮充足,植被生长旺盛,家畜的饲养极为普遍。

  在这个普遍没肉吃的世界里,河间国的人们基本上每隔一小段时间就可以开次荤,可以说是非常幸福了。

  也正是因为物质文明充足,他们才会去追求精神文明呀。

  但这些肉菜却很难卖的出去。

  因为牲畜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食料,匈奴人四处挪动是因为他们沿途都有草场,而河间国不行,河间国是农业大国,沿途基本都被开垦成了良田,畜群没有食物来源,还得靠商人携带。

  羊群也罢,而像猪这类牲畜还没什么组织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手来赶一小群猪。书楼吧

  先不说路上的意外了,千辛万苦运到了地方后,九成九还得掉秤。

  如果这种法子当真能够运到中山国,虽然路上也要耗费草料,但起码可以保证牲畜重量不减。那就意味着河间国又能多一项收入来源。

  只可惜这样的运输方式只有河运才行。

  记忆中隐约的确仿佛好像有府监来请示过这件事情的河间王矜持地点了点头,然后他遥遥看了眼平坦安静的河道,思索了下,觉得还是不要浪费时间等船了。

  若非是弟弟此前写了自己

第72章 大汉华章(70)[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