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4章 帝国裂变(26)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14章 帝国裂变(26)[3/3页]

  材料,因为国王的要求,他们将甲片磨得比较细小,如此可以保证着甲人的活动更加自如。

  叠编法的编织方法可以使得甲片互相重叠,达到两层皮革的防护效果。要说和过去最大的区别,那大概是有一部分甲胄武装到了下半身。

  秦到东汉很长一段时间内,甲胄都是不保护下半身的,最多保护一下重点部位,这主要和早期军队是以步兵为主要战斗方式有关。

  对于步兵和步兵之间的决斗来说,伤到腿的几率不大,而换做骑兵时代,如果骑兵和步兵近身作战,那么砍敌方腿部就成为了步兵最自然而然的进攻角度,腿部的披甲便也渐渐成了大势所趋。

  简单的说,这样的甲胄主要还是从骑兵VS步兵的角度设计的。骑兵VS骑兵的话多半也是攻击上三路,毕竟在高速移动的时候,人的躯干比腿要好瞄准多了。

  所以在中山国的几个将领们看来,这甲胄好是好,但用处不大,属于概念型,比起这个,他们更喜欢圆护和臂护的设定。

  圆护就不必说了,椭圆形的金属甲片可以在寻常甲胄之外增加保护层,以避免心肺收到直接攻击,而臂护则是考虑到如今汉军的主要敌人近身搏斗时候的习惯所制,专门用于步兵对抗骑兵的场合。

  匈奴人的主要武器除了弓箭外就是刀,除了少部分贵族阶层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亦或者锻造获得铁刀,大部分的匈奴人使用的都是骨刀。骨刀的锋利度可以通过打磨提高,但硬度却是硬伤。

  汉军步兵使用的多半是长武器,譬如戈,远距离武器自然在战场上有它的优势,但不够灵活也是他们的弱势。如果一击未能得手,匈奴施展攻击时候汉军兵士通常来不及回防,但如果有臂护就能好上许多。

  臂护是一种被捆扎在小臂上的防具,人在受到攻击的本能动作其实都用小臂去进行遮挡,臂护就是顺应人的这种本能。在面对从上而下的劈砍时,兵士以手臂上的臂护进行格挡,同时另一只手抽回长兵再次攻击。

  经过试验,臂护的存在对于步兵而言确实是提高了不少反击的可能性,尤其在应对骑兵,可以争取来多一次攻击的时间。如果对方持有的骨刀质量差点,这么劈砍一次甚至有可能将刀砍缺口。

  当然,这样的结果也会致使兵士手臂受创乃至于骨裂,但在战场上骨裂比之受创流血要好上许多,起码不会有失血过多的危险。

  被夸奖之后夏安然态度十分平静。

  臂护这种甲胄成为制式配装基本上是在宋朝,为了以步兵打骑兵,宋朝的步兵甲胄简直做到了极致,要不然老赵家的怎么扛得住辽金夏三个游牧国家的轮番骚扰。Wwω.sΗùLóuЪā㈧.cōM

  当然,最后也正是因为昂贵的披甲费用拖垮了大宋的军费,致使宋朝最后的财政危机就是了。

  夏安然非常能够体会这种感觉,因为他看到这一仓库的各式铠甲时第一瞬间感觉自己看到的也是金山银山。

  他接过了武库令呈上的册子看了眼上头的数目,再对了下中山国的常备军数目在心里做了个换算后叹了口气,还是太穷了,披甲率不过半成刚过一些。

  这里头还有将领用甲甚至还有他的甲胄,这些数目如果不算进去,完整的甲胄还要更少。

  见自家殿下眉头深锁,似乎对这数目非常不满意的样子,武库令连忙说道:“殿下,再过一旬,还能有三十套锁子甲入库。”

  见夏安然看过来,武库令解释道:“这些锁子甲是由赵国代为加工成铁圈,现在工房正在进行拼接工作。”

  没错,虽然当时夏安然想要将锁子甲整体外包,但是三位二千石齐齐反对。这下他也只能妥协,只是将铁丝圈制造工序外包给了哥哥赵王,然后这些铁圈全都被运到中山国进行组装。虽然看似就是剩下一道工序没有外包,但事实上如果没有传授和实物,这一道工序就能够让人捉摸小半年甚至更久。而且造出来的未必有中山国的质量高。

  小国王立刻又跑去看了锁子甲的制造情况,中山国的锁子甲使用的是双层编织模式,铁环呈现三挂一的形式,看似只是穿铁环这个简单的动作,但实际上一个熟练匠人需要四五天才能编出一套来。

  这样的锁子甲还只能说是初步的锁子甲,铁环和铁环连接点是以给环开口的方式串联,就像老式手链一样,其实非常容易松。所以等配备下去后肯定还需要兵士自己日常维护修补。

  当然好处就是万一有损坏,重新填补也很方便,只需要替换铁环就好,但小国王还是希望匠坊能做出一种更加优秀的固定方法。

  毕竟锁子甲说到底靠的就是铁环和铁环间密切联系来进行,防备的甲胄的寿命太短可不行。

  对于小国王的顾虑,匠人感觉很不可思议。他给小国王现场演练了一下锁子甲的防御能力,无论是刀劈还是箭矢射击,被锁子甲捆在里头的草席均都是只是破开了表层纤维,放到人体上就是个皮外伤。

  匠人极为自豪地说:“若是外头套上一层皮甲,保管连血印都没。”

  夏安然默默看了他一眼,这就是思维受限的结果。

  “君可知古有一故事,”小殿下给人讲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然后道“世间不存在无坚不破之矛,当然也不存在无物不可破之盾。锁子甲为新甲,上战场之初敌人定然破解不得,但短不出一二月,长不过一年,就会有人想到要如何破解。”

  他拔出汉军使用的箭矢,对这匠人道,“只需将箭簇宽度削减,窄于铁环孔洞即可。”

  事实上,就和现代使用的各种子弹有不同效果一样,古代箭头也有各种不同的效果,比较钝的是训练用,有的可以鸣响,甚至有的专门用来破甲。

  有些比较靠谱的电视剧里里头使用的箭头都是千奇百怪形状,就是因为箭头是最容易改变的武器式样。这也是为什么夏安然将锁子甲设定为皮肤外头的一层防护,而不是作为主要护甲存在的原因。锁子甲的存在能藏多久藏多久,因为要破解它太容易了。

  当然,现在锁子甲还没面世,隔壁匈奴肯定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来要怎么改,就算想出来了,按照他们的生产力要改也不容易快速完成,造出来之后还是可以浪一段时间的。

  匠人哑口无言,倒是陪同前来的李当户想了想道:“殿下,若是将圆环再扣小一些不就可防箭簇?”

  夏安然笑了,“你可知锁子甲优势为何?”

  李当户微微一怔,他思索后答道:“材料易得好制作?”

  “这是一方面。”夏安然道,“锁子甲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轻便还有防御面广,在同等的重量下,旁的甲胄绝达不到其防御面积。但如果将它层层加密,其重量大幅度增加后,其防御能力尚不如做成铁甲。”

  他抬手拍了拍这套被套在草席外头的锁子甲,“所以我对它的要求就是,在其重量尽量不扩大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最高的防护效果。”

  看着这些人面露恍然,一幅被说服的模样,夏安然将苦水往肚子下头咽,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说不出口。

  为啥不做铁甲?为啥不搞札甲?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因为没钱啊。

  又是搞城墙又是搞基建,花出去的钱还没回笼呢。

第114章 帝国裂变(26)[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