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朕走一步,人间便走一步(1/2)  这里是封神,励精图治有什么用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朕走一步,人间便走一步(1/2)[1/3页]

  帝辛八年,四月。

  草长莺飞。

  万物复苏。

  神武门。

  子受身披帝袍带皇冠配轩辕剑大步走出王宫,他身后文武百官相随,后宫嫔妃相送,一声大王出宫惊动朝歌百姓。

  宫外。

  围满了送别的朝歌子民。

  七日前,他们便从贴满全城的告示中得知,大王即将出朝歌南巡天下。

  不乘车马,不坐銮舆,不施法术,用双脚一路走大商直道,见天下风光,至南都而归。书楼吧

  诏令还说,大王每至一城,均会为停留七日,为天下读书人传道授业解惑,天下人皆可与之辨对错、问道理。

  这些朝歌子民手中拿着自家的食量,敲着铁锅铜盆,扛着锄头铁锹,要为大王送行。

  子受踏出皇宫那一刻,记忆不知不觉回到了数年前。

  三千铁骑出朝歌淇水斩神的场面。

  然而。

  时代的车轮早已经不知道往前走了多少年。

  两年来,不再为食物发愁的人族,带着对道理的无限渴求,纷纷报名乡学,为人族之崛起而读书。

  当年,杨修还在为多出的上万夫子发愁,现在却还要继续招募夫子。

  大商乡学,入门第一课,便是伯夷叔齐编制的大商注音字符。

  这一注音字符的灵感来自于绳结记事和折棍算数,而这两种三皇五帝时就有的术法,至今仍在大商人族之中广为流传。

  因此,大商人族对注音字符接受的特别快,快则七日,慢则三月,便能基本掌握。

  有博闻强识的天才,甚至朝闻夕知,一天时间便彻底掌握。

  而掌握注音字符后,学的便是比干数百天不见天日编撰的乡学教本。

  这些教本,分为上古神话、先贤事迹、历史变化、帝辛语录等八册,其目录是帝辛亲自编写,内容由比干根据大商现状补充成册,再交由子受审定。

  其中,最重要的一册便是先贤本纪,记载了三皇五帝至今包括仓颉、后稷等人族先贤的功绩。

  凡三皇五帝者秘辛,人族不可知的天规被子受斩断之后,人族对三皇五帝的记忆,再不局限于模糊不清的传说,已可以从书本之上,得知他们为人族做出的一切。

  天皇伏羲结绳为网,教人捕鱼为食,发明乐器以传音律,又演化先天八卦教人趋吉避凶。

  地皇神农尝百草,百死而无畏,使人能识百草防避疾病。

  人皇轩辕战蚩尤,习兵法,攘蛮夷,平四海,划分九州,安定天下。

  ……

  三皇五帝的事迹很快在人间掀起一道认祖归宗的浪潮。

  而乡学学规除了“为人族之崛起而读书”,还多了一句“为悟道明理而实践”。

  人族只要读书实践,便能参悟人间的道则,掌握仙神一般的力量,甚至掌握诛仙弑神的力量。

  这已经是乡学入学第一讲中最重要的一段话。

  名为悟道。

  读书为了掌握道理,掌握道理之后,便要亲身实践,实践之中参悟人间道则,便能成为丞相商容一般的悟道者。

  这已经是天下学子,所有读书人心中的永不熄灭的理念。

  而数年前,淇水的人族,还会因为河神被斩,而惶惶不可终日。

  子受看着那些敲盆打锅的子民,不由露出一抹笑容,这一抹笑容被商容画在了史卷之上。

  “敢问大王,您南巡天下传道授业解惑,朝歌城算不算第一城?”

  “大王无事便在神武门讲学,你们又不是没去过,就别跟南都争这一次机会了。”

  “哎,可我总觉得,大王讲的越多,我的疑惑便越多。”

  “你一说,好像还真是……”

  子受听着朝歌子民的纷纷议论,笑道:

  “汝等可待朝歌城邑下学宫建成,凡乡学课学优异者,均可入邑下学宫,继续听天下悟道者讲学传道。”

  朝歌子民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道:“大王英明!”

  子受在朝歌万民稽首之前,转身离去,只带涂山九儿一人,南下传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朕走一步,人间便走一步(1/2)[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