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28 第六代航空发动机  轴承曝光我成首席科学家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0028 第六代航空发动机[2/3页]

  口了。

  “既然这样,那我就只能跟在两位院士身后,多多学习学习了!”

  林宇这个时候也是欣然接受了。

  毕竟这也是他要研究的方向。

  而且只有依靠夏国的高层以及面前的三个人,林宇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从而支撑着他对于惊鸿任务的研发。

  单独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

  特别是整个涡轮基循环组合发动机的研发,那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

  只有依靠祖国的力量,林宇才能完成系统给予的任务。

  他都怀疑这个系统是不是有先知先觉的能力了。

  不然夏国给的研究项目,竟然和他系统如此的相似。

  “林宇同志谦虚了,我和老侯这把老骨头脑袋有些固化了,一切还要看你们年轻人的发挥,毕竟你们的脑洞大!

  我们搞了十几年的耐高温轴承材料,一直没有结果,你看看你一来,直接就解决掉了,这就是年轻人的优势,敢想敢做!”

  刘兴业赶紧摆了摆手说到。

  “你们两个人就别再恭维了,我们还是各自发表下各人的看法。

  大概的梳理一下我们对于这个项目的初步认识,以及初步的确定一下后期的研发方向。”书楼吧

  侯振国这个时候也是看着两人说到。

  “那好吧,我还是先谈一下我对高层意思的理解。第六代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归根结底还是对涡轮发动机的推重比的提升。

  在我们之前已经有了一个研发小组在研发六代发动机了。

  他们的思路就是,将现有技术的涡扇发动机性能再次的提高,争取将涡扇发动机的推重比提升到15。

  他们的主要研发方向就是优化镍基合金的单晶空心涡轮,优化涡轮的冷却风道,在现有的技术和材料的基础上,实现推重比的提升。

  但是这一条路现如今走了十几年,已经遇到了瓶颈。

  单晶空心涡轮的生产工艺极为的复杂,成品率很低,而且冷却风道的设计要求要非常的精确。

  这就导致了,出现一点点的误差就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其实我们也曾经制造出推重比11的涡扇发动机,但是仅仅只有一台,而且寿命非常的短,试车几十个小时之后,就直接报废了。

  这就是现如今另外一个小组遇到的难点,即使研发出大推重比的航空发动机,但是由于技术要求太高。

  根本无法进行量产,最为致命的还是寿命无法保障。

  所以现在高层再次成立一个研究项目,派给了我们专门研究材料学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这是让我们从新材料的方面,解决掉涡轮承受高温的难题!

  这样一来小涵道比的航空发动机,就能提升更大的推力,而且新材料需要更加容易的进行量产,能够

0028 第六代航空发动机[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