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章IMO次日  学霸的黑科技人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9章IMO次日[2/3页]

  这么件小事,竟然要气死。

  队医连忙上前,从急救箱中取出速效救心丸,给副领队喂下。

  观察员让徐征离开,没好气地说道:“老冷心脏不好,不能受刺激,你今天不要出现在他面前了。”

  “知道了,今后一定注意,刚才差点吓死我。”徐征心有余悸地说道。

  ......

  第二天早上,第二场考试一如既往地进行。

  “这道题,有意思!”徐征略微露出感兴趣之色,却是让他碰到一道思维逻辑题目。

  到了国际赛场,他就发现国际规则跟华夏规则有些不一样,双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华夏学生强的是模式化的解题,而国际上更看重年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世界上普遍认为,智商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判断力、推导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指标。

  所以测IQ的题目大多和数学有关,数学囊括了上述几个指标。

  而数学界的IQ往往是极其惊人的,比如被誉为当今世界智商最高的就是著名数学家陶喆轩,他的智商高达226,10岁就参加IMO,13岁就获得IMO金牌,到目前为止他这个IMO最年轻铜牌得主、IMO最年轻银牌得主、IMO最年轻金牌得主的记录,都还不曾被破掉。

  西方人比较看重逻辑思维能力,西方学术界流传的老话是:“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战胜逻辑同样需要使用另一种逻辑。”

  而华夏则是恰恰相反,华夏小学生就死记硬背九九乘法表,再加上家长会让孩子去学什么口算、心算,可以说一个华夏初中生的数学能力,就往往能够吊打一大批普通老外。

  可是又因为这一点,忽视了逻辑思维能力,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等到了大学阶段,两种不同的侧重点,再加上学校的教育体系和师资力量的差距,华夏的数学能力就逐渐落后。

  再加上主要数学期刊都是欧美国家所拥有,人家收录论文可不看中文,而华夏的数学家很多有水平的,往往外语水平又不佳,所以论文始终是一个处于吃亏的位置。

  徐征仔细地揣摩了一下,方才找到破题思路

第39章IMO次日[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