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章我老韦一生不弱于人  学霸的黑科技人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42章我老韦一生不弱于人[1/3页]

  一支支国家队走上台,然后也一支支地走下台。

  今年的IMO竞赛,金牌分数线32分,银牌分数线是24分,铜牌分数线是14分。

  可哪怕铜牌分数线只有14分,依旧有超过一半的选手连铜牌都拿不到。

  由此可见,想要在IMO赛场上获奖,也并不容易。

  华夏国家队金牌拿到手软,只是因为华夏国家队真的太强了!

  IMO主~席虽然此时颇为疲倦了,不过他的表情却更加振奋了,他用十分隆重的语气宣布道:“那么,接下来,将要颁发的是,本届IMO特别奖。”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IMO特别奖,也可以称为IMO状元杯!

  这是IMO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因为IMO金牌、IMO团体冠军每一届都有,但是IMO特别奖却并非每一届都会有,哪怕有人获得IMO满分也不一定能够获得IMO特别奖。

  IMO举办到现在已经整个50届了,但是只有5个选手获得过IMO特别奖。

  第一次诞生IMO特别奖的是出现在1977年南斯拉夫举办的第19届IMO比赛里,来自不列颠的约翰·里卡德凭借着‘以用两个互素的正整数p和q来代替题中的7与11,得出了最大项数为p+q-2’,这一道题精彩无比的解法,再加上约翰·里卡德40分是全场最高分,因此获得了IMO特别奖。

  之后是1983年在法兰西举办的第24届IMO比赛里,一个叫伯恩哈德·勒柏的德意志选手,他对第六题的‘逆天’解法让那一届参赛选手都活在他的阴影之下,是当之无愧的大魔王选手。

  第三次IMO特别奖得主诞生于1986年,来自美利坚的约瑟夫·基恩对比赛中最难的第三题独特解法让其斩获全场唯一的特别奖,其无比惊艳的表现盖过了三位满分选手的风头。

  第四次诞生IMO特别奖的,是出现在1988年,那一年因为‘传奇的第六题’,来自49个国家总共268名最顶尖参赛选手的平均分仅仅只有0.6分,当年刚满12岁的数学天才陶喆轩也参加了比赛,但同样也败在了这道题的手上,而有一位选手不仅仅解出了这道题,并且解法之简单堪称逆天,这让他力压群雄,

第42章我老韦一生不弱于人[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