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太学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四十二章:太学[3/3页]

  朝廷要办学的消息传得人尽皆知,天下所有的学派听闻消息都蜂拥向着长安而来,不仅仅是出仕的那三瓜两枣,而是各个学派的首领都来到了长安。

  

  

  

   馆驿。

  

  

  

   一行儒生打扮的学子跟着一些老人来到了这里,一位略微有些年轻的学生疑惑的问道:“老师,我们儒家在天下之中有数处私学,可以自由的教导弟子学问,为什么要来长安掺和汉廷的官学呢?

  

  

  

   孟氏儒恐怕不会受到皇帝的喜欢,难道要为了迎合皇室而改变我们的学说吗?

  

  

  

   弟子不愿意!

  

  

  

   即便不进入学宫,若是想要入仕,前往拜见洛氏君侯即可,弟子以为掺和官学有些不智。”

  

  

  

   孟氏儒很清楚自己学派的思想是不为皇帝所喜的,但孟氏儒不能改变,其他学派对皇室卑躬屈膝就算了,孟氏儒是指向皇权的一把利剑,若是敢丢掉自己的底色,洛氏不会饶了他们。

  

  

  

   老者回想起昭城派人送来的信,当即笑道:“孟氏儒当然是威武不能屈的,君臣三论是永远不会丢弃的,诛除独夫也铭刻在典籍之中。

  

  

  

   伱了解这些,却对天下局势看的还是不够清楚啊。

  

  

  

   皇帝陛下要建立学宫,到昭城去求书,那就一定会答应昭公的条件。

  

  

  

   孟氏儒,乃是儒家正统嫡系之一,儒门圣贤无数,但洛孔二圣之后,首推孟圣,洛圣曰王,孔圣曰仁,孟圣曰义,道统落在孟儒身上,毋庸置疑,这是诸子圣殿所认可。

  

  

  

   如今是孟氏儒进入学宫的最好机会。

  

  

  

   建立学宫本质上并不难,正如我们建立的私学,一些房舍,一些书籍,就足够了。

  

  

  

   但是为什么邦周千年,只有洛国学宫兴盛呢?

  

  

  

   儒家的兴起和巅峰都是什么时候呢?

  

  

  

   是孔圣和孟圣游历天下之后,在洛国学宫担任祭酒之时,那时的洛国学宫由儒家主持,自然是偏向儒家的。

  

  

  

   如今的汉廷太学同样如此,来到长安并不是为了在太学之中培养人才,而是将孟氏儒的经书,作为太学的官学典籍之一!

  

  

  

   这是关系到派系千秋的大事,而且洛氏一定会助我等一臂之力。

  

  

  

   若是错过这一次,以孟氏的思想,再想要进入就千难万难了。

  

  

  

   到那时,儒门别枝在汉廷昌盛,孟氏思想却不登朝堂之高,难道要返回昭城,寻求洛氏庇护,再等待数十上百年的机会吗?

  

  

  

   若真是如此,难道不是我们的过错吗?”

  

  

  

   这一番话带着无数的反问,震的众人半响说不出话来。

  

  

  

   这些的对话在长安城的各处都响起,这些蜂拥而来的学派首领,都是见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才赶来长安城。

  

  

  

   失去这次机会,就是失去至少百年!

  

  

  

   从三代教育和祭祀融为一体的官学,到洛国剥离了祭祀的纯粹研究学问的学宫,直到汉朝出现了按照经书分类的太学,甚至出现了专讲某一经学的博士,古代的学院体系基本上在汉文帝时期形成,后续所有的官学以及私学,都沿袭了这一套体系,直到现在。

  

  

   wWW.δんūLǒμΒà8.CóΜ

   这是汉王朝承上启下的又一大功绩,是汉王朝走向鼎盛进程中的明珠。——《汉王朝兴衰史》

第四十二章:太学[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