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90章 火药(三)[2/3页]
前面的还算那么一回事,后面那是什么?真养儿子呢?
朱棣也没好到哪去,现在百废待兴,要民生,要迁都,要打仗那都是钱啊。
他现在还都不敢提打仗,户部尚书都还没说什么,不然胖儿子就一副死给他看的模样。
朱高炽:呵,打仗?现在打仗您真就是想弄死我叫您孙子上位。
【之前提到的日本就是明朝活跃十分的倭寇,和朝鲜海战因为火器失败,人家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什么叫做好东西。
好东西嘛,自然得往家里扒拉啊。
一开始,朝鲜和大明都没有糊里糊涂,基本上都是实行严禁将火药秘术教习倭人的政策。
短时间内确实有成效,但后来大明和日本恢复贸易,这些秘密有心打探还真瞒不住,加上海患严重,大明的海盗和倭寇勾结,有时候大明自己都得傻傻分不清楚,东西漏出去再正常不过。
日本对此也有记载,据说是在1543年,装载着百余人的船在日本登录,船上有咱们国家海盗和葡萄牙人,日本也因此向他们学习和购买火器,这也被他们称为“日本铁炮之始”。】
不知道为什么,哪怕是百姓都一个个皱着眉,心里头就是不舒服,有种自家好东西被自家败家子卖掉的心痛感。
崽卖爷田不心疼。
朱元璋对于海禁这件事真是纠结,内心明白按照天幕的说法,肯定是不能禁。书楼吧
可想到和这些人的打交道,脾气就噌噌噌的往上涨。
其他人也在思考着,日后他们的海上贸易到底该如何进行,什么东西能流传出去,什么东西要严厉禁止,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天朝大国也不真就是冤大头,天幕别的话虽然戳人,但这件事还真没说错。
费大力气出海如果不是有所回报,他们折腾干什么呢?
又不是大明那个冤大头。
朱元璋/朱棣:你们说谁呢?
【至于在南亚的传播,路线就更加清楚了,基本就是沿着蒙古征讨的路线,像是印度第一次出现火药,就是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路上。
成吉思汗啊,一代天骄,提到咱们就夸夸,没有多盘点元朝就适当的补在老祖宗身上了。
不过人家老祖宗是真的猛,好感度拉满,武力值拉满。】
“一代天骄?”始皇帝显然是察觉到了天幕的夸赞,不说什么吃醋那种拉低始皇大大逼格的话,但显然他意识到这是个异族中称道的对手。
就凭天幕三番五次见缝插针的夸赞,就足够了。
刘彻也同样好奇,“真不知晓这位异族首领到底如何天骄,居然叫后人如此夸赞?”
他们对异族可是没有任何的好感,注定做不了其乐融融的一家。
林书也没期盼着他们能现在就做到民族大和谐,起码得先打服了再说什么教化、融合。
大棒加大枣,永远的套路,但就是好用。
【别的不说啊,蒙古军队跑得那是真远,人家游牧民族打起仗来嘎嘎猛,在对越南和缅甸等国发动军事行动的过程中,将火药、火器的技术传入这些地区。
大明的时候,我们国家还把硫磺和硝石作为出口商品销给外国。
反正主打就是咱们发展,大家喝汤,当然,也不能完全抹灭人家‘引进’过去后自我的发展,但源头都在咱们这是事实。
但我们老祖宗也是挺有意思的,还挺喜欢和周边的国家做生意。】
其实是喜欢周边的小国朝贡,每年送上一些土特产到大明,然后捧回去一群金银珠宝丝绸,他们自然愿意做这个买卖。
至于气节?
小国嘛,还是先图实惠,别讲那些虚里吧啦的。
【出去南亚,蒙古人西征的路上通过战争还把火药传到了欧洲。
蒙古大军对欧洲的战争说出来都叫人羡慕,人家打得那叫一个痛快,不过元朝得版图最大也是因为当权者对外战争的疯狂。
当时欧洲还处于一个低迷期,天灾人祸那是叠满buff,旱灾疫病一个不落,本土战争频繁经济萎靡,蒙古
第190章 火药(三)[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