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6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15)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06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15)[3/3页]

  识点,抄下来,他们大唐接下来可是还有几年的蝗灾,这一次他不想再生吞蝗虫了。

  听天幕说得是热血沸腾,但本人还是有点心里障碍的。

  导致他现在对蝗虫都有种特殊的敏感,就怕还得‘重蹈覆辙’。

  【中国传统农学的核心其实就三样,天地人。

  这种理论最初是在《吕氏春秋·审时》篇:“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在“三才”理论体系中,人不是以自然的主宰者身份出现的,他是自然过程的参与者,人和自然不是对抗的关系,而是要求协调和和谐。

  参这个强调十分和谐,人的功能只是配合。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这就是相互配合的过程。】

  【周代规定了若干保护山林川泽自然资源禁令,如只准许在一定时期内在山林川泽樵采渔猎,禁止在野生动植物孕育萌发和幼小时采猎,禁止竭泽而渔、焚林而狩等。

  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产生的很早啊。

  从三才衍生出三宜,也就是因时、因地、因物制宜。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们认识了客观规律,就有了主动权,可以“盗天地之时利”,然后人定胜天。】

  【我国古代人民对农业生物的观察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由表观里、由此及彼。

  例如贾思勰在论述作物品种时指出:禾谷类作物的矮秆品种高产早熟,但往往品质欠佳;高秆品种低产晚熟,但往往品质优良。Wwω.sΗùLóuЪā㈧.cōM

  这里说的是作物植株外部形态与产量质量的关系,其观察之敏锐和正确,使现代育种家为之惊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得力于一批水稻矮秆高产良种。

  现在,小麦矮秆高产良种的推广将继续为小麦的增产开辟广阔的前景,而矮秆品种产量与质量的矛盾,至今仍是育种工作者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第206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15)[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