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5章 还变吗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55章 还变吗[3/3页]

  但高滔滔我不喜欢,我都不太明白她对新法的厌恶是从何而来。

  从宋神宗开始,便一直哭诉王安石得罪上天遭降罪,宋哲宗上位拜王安石为司空,高滔滔立马就把司马光弄出来,还全面废除新法。

  难不成当初新法实施的时候,王安石把高家的祖坟挖了?

  不至于吧。】

  宋哲宗没想到这里面还有他皇后的事情。

  而且,他死了以后,怎么就直接变了一副嘴脸呢?

  听着压根没把他儿子放在眼里啊,他儿子前面拜王安石为司空,转过身你就这么打脸?

  【宋哲宗没亲政之前受高滔滔和司马光压制,其实两人要是能把大宋治理好,压制就压制吧,但可惜没这个才能。

  司马光的君子名声太大,大到他后来出任宰相时都觉得大宋有救了。

  但没想到的是,王安石在元佑元年四月去世,司马光在元佑元年九月去世,啥事都没干成。

  不,还是干了的,他把新法废了。

  我对司马光从头到尾的意见都在,你真就只废不兴啊?

  不是说不能废,但你好歹拿出解决措施啊,一切恢复原样?】

  呃,听着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去世时间,众人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安慰…好像也不太合适。

  只是,俩人当了一辈子的死敌,去世的时间也是巧啊。

  【王安石变法本身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就像是司马光一开始就指出来的,在新法的执行过程必定会出现偏移。

  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减少甚至是避免,而不是一刀切的把不执行。

  像是青苗法,在设计上面是能降低利息,但只要有合约就一定会有纠纷,以往官府扮演的是中间角色,先不说官府有没有收人银子偏帮,但传统意义上是如此。书楼吧

  可一旦合约的双方变成百姓和官府,百姓哪怕是觉得不公,连明面上伸冤的人都找不到。

  再就是绩效问题,一旦把官员考核和绩效挂钩,那么为了收到足够的利息钱,就一定会出现强硬摊派,叫本来没有贷款需求的人家贷款。】

  这也是个大问题啊,青苗法本身还真不错,但实行过程要求太难了。

  良莠不齐的基层官员叫人脑袋大。

  还有人诧异,没想到居然还能听到天幕赞同司马光。

  王安石思考着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青苗法,任何法令基层执行都成了大问题。

  【后来司马光对于新法都是统统废除,当时和王安石唱反调的苏轼、范纯仁都表达了反对。

  起码,和差役法相比,免役法是不应当废除的,其中又以苏轼反对最为强烈。

  但司马光不听啊,其实他拗起来也没好到哪里去,苏轼那张嘴啊,也是个不饶人的,直接骂‘司马牛’。

  嗯,要不说他前后反差那么大没人骂他墙头草呢,因为他嘴巴实在管不住,谁都得罪,不存在讨好。】

  苏轼:我这就有点尴尬了啊。

  他现在还没和司马光闹翻呢,虽然以后应该也很难发展出什么情谊。

  【免役法经过周全的衡量和考虑,哪怕是南宋清算王安石激烈的很,也照样用人家的法啊。

  不知道有什么脸面清算,南宋存在感真不高,就一个开国的赵构,已经后来的崖山之战。】

  其实天幕更想说的是,你清算王安石干什么啊?

  其他人也不太能理解,但想到一边骂又一边用的场景,多多少少有些微妙。

  【评价王安石的话,哪怕宋神宗没有支持他到底,但王安石是幸运的,因为他是难得一位将自己的政治理念完整付诸实践的政治家。

  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在新法执行的十多年里,客观来说并没有有效实施,或者说没有像王安石理想中那般。

  变法的重点在经济,可是所有的变法都在依赖政府完全调控,从经济学来说,肯定不合理,且注定会崩盘。

  而且,大宋商业高度繁荣,南方经济发达,北方为传统农业经济,变法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至于是否还要变法,不在你我。】

  还要变法吗?

  这个问题,好像并不需要多思考。

  王安石和宋神宗终于对上眼神,相视一笑。

第255章 还变吗[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