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8章 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88章 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1/3页]

  【曹操的一生哪怕是夹在历史广阔的洪流中也毫不逊色,三国如此能人辈出的时代,涌现出来的各种人才数不胜数,曹操得一句枭雄的评价同样不为过。

  其实在我这里,刘皇叔也能得一句如此评价,虽说对他的刻板印象偏仁善中庸。】

  曹操嗤笑,刘备中庸?

  也不是谁想中庸就能中庸的。

  【曹操生于动荡的东汉末年,长于此间,成于此间,至死也还是此间,如此环境造就了曹操,乱世就得靠武力平定天下,曹操基本出仕以后就没停下来过,不说是个能打仗的大将军,但也是公认的一位军事家、

  其实曹老板有过很多军事著作,只是在唐朝以后就失传了,有些可惜,咱们能看到他的著作只有‘老骥伏枥’这些。

  曹操御军三十年,读过的兵书可不少,对兵书有过许多解释,像是对《孙子兵法》的注释,今日我们还能看到,也是一种另类了解他军事思想的途径。】

  曹操立马心疼了,虽然是个武将,但也是文武双全啊。

  若是本来没这个机会就算了,已经传世下去的著作还被毁了,怎么能不叫他心疼啊?

  还是得多多印刷多发行,广撒网,哪怕是遇到乱世好歹有存活下来的机会。

  顺带还是往墓里塞一塞吧,别管有没有被挖到,现在看来起码短时间内没有比他的墓更加隐蔽的地方了。

  【曹操曾经提出过“恃武者灭,恃文者亡”这个具有哲学的辩证论题,单一的文武都是要亡国的,区别在于如何亡而已。

  穷兵黩武不对,但自家必须有打仗的底气,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

  正如曹操这句话所说,其实这里还有一点隐晦的含义。

  我曹操啊,也不是一个动不动就喜欢打仗的人,和圣人一样实属无奈,不得已用兵来平定叛乱、统一天下啊。】书楼吧

  呃,这话听得就有点恶心巴拉了。

  不少人都不约而同露出嫌弃又鄙夷的表情,实在是这话太像是曹操能说得出口的话。

  浓浓的一股不要脸的味道。

  【曹操看来,兵马无非就是将帅用兵之法,所以才有“将贤则国安”的说法,把选将当作是计的首项。

  曹老板手底下的将才可不少,他自个对于文臣武将那都是肉麻一套一套的,不过这手段都是三国领队者的标配了。

  所以那会儿忠心也是真忠心啊,一个个能耐都不小。】

  能三分天下也得上面的脑子给力啊,不然哪怕占据时机也是白搭。

  【虽然咱们曹老板得到一些多疑嗜杀的评价,但对待手底下的人是真不抠门。

  人家跟你混是为了什么?

  或许是为了理想,但理想主义者那也是人啊,曹操主张赏善不逾日,频频给属下请封,大赏更是不少。

  不怕前路难,就怕老板画大饼。

  吃到嘴里的饼才叫人有动力。

  这里我又不合时宜的想到咱们驴神了,当初的打仗抠得啊。】

  赵匡胤要被气死了,居然这种时候还能被扫射到,可见天幕的意见之大了。

  可他觉得丢脸啊,这辈子的脸虽然已经丢了,但感觉后面几辈子的脸也在这一世被挥霍一空了。

  曹营的人则很是满意,主公确实不抠,就是同僚竞争压力太大,出去打仗都得抢着,没有军功哪里来的升职加薪的机会啊。

  【曹操自己领兵,所以感受更加贴合实际,比如说“功未必皆野战”。

  这句话其实是在他想要封侯荀彧,而荀彧推辞没有野战之功时说出口的。

  曹操制定战略,大凡听取谋臣的意见那基本都稳了,而几次大败损失惨重都是因为身边无劝谏之人,或者他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有了活生生的经历,他更加能理解这句话,所以充分、认识肯定了谋臣的功劳。

  最好的例子还是刘邦那会儿封侯的萧何和韩信,他拿人家老刘家的例子出来也真是挺顺溜的,这会儿还把人家小皇帝架空了呢。】

  曹操:不提后面什

第288章 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