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35章 海上丝绸之路(3)[2/3页]
书,九年后袁小四都58了,他家里还有个活不过58的诅咒呢。
但人家满清皇室也不是吃素的,不过杀袁世凯还是没法动手,只是袁小四“被有病”然后赶出京城。
说实话,我很意外,本来袁世凯给人留下来的印象便是野心勃勃,居然这么听话的就这么走呢?
只能说,他嘴上说着立宪立宪,但思想上还是满清的大臣,站在臣子的位置。
要不然,在我的设想当中,袁世凯应该调集兵马杀个回马枪,围攻紫禁城挟天子以令天下,实行自己的君主立宪。
别管这制度行不行,但袁世凯居然连尝试都没尝试,反正我很意外。】
曹操:还是胆怯啊!
这事情他熟啊。
确实,按照枭雄的路线,在自己有兵的情况下,怎么都不可能灰溜溜的走吧。
其他人看得也是头疼,袁世凯身上没有他们以为的帝王领袖的心性和魄力,不是说一定要你造反,但这种时候错过机会,叫他们看不到希望啊。
这个人,他们基本上不看好。
【这会儿最有可能争天下的人都过得不是很好,袁世凯暂时在搞闲人那一套,孙中山没过几天好日子,同盟会也在那搞分裂。
同盟会本来就在搞内讧,这会儿梁启超倒是站出来写了句杀人诛心的话:
你们煽动其他人去送走,领袖却住着高楼豪宅,远离革命。
这话太有杀伤力了啊,然后一个年轻人站出来了啊,他说他要去北京刺杀高官,这个人就是汪精卫。
唉…人的经历实在是太奇妙了。】
林书由衷觉得这些人的经历前后对比太具有戏剧性、颠覆性。
只不过,众人并不明白她此刻的感叹。
也有人隐隐猜到,此刻这个想要杀身成仁证明理念的人,日后会面目全非,才有可能叫人如此感慨。
【汪精卫那会儿真是死心塌地跟着孙中山到处流亡啊,所以孙中山不同意,但他实在是太坚决了。
其实那会儿就是一个敢于牺牲的年代,暗杀横行,就连蔡元培这个校长都有这个意识,可见一斑。
汪精卫找了几个同盟,然后一群人到了北京决定要搞就搞个大的,直接剑职当时的摄政王,决定炸死他。m.sΗùlοùβà八.cοM
当时炸药还是无引线的,也就是说点炸弹这件事,注定要牺牲一个人,汪精卫又挺身而出。】
第335章 海上丝绸之路(3)[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