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4章 北宋的东南西北四个京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54章 北宋的东南西北四个京[1/3页]

  【说来也是一把辛酸泪,吸取五代的教训,基本上后来的朝代都给自己整了个备用陪都,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这个不时之需是什么,咱们就不得不提从咱们玄宗开始的天子弃都而逃了。】

  好丢脸啊。

  李世民气得眼睛里都冒火了,只想要跨越时间收拾了某个不孝子孙。

  当然,武则天就方便多了,杀不那么容易下手,石叫他吃苦头完全不手软。

  【到了宋朝,他们就更加大气了,一下子东南西北四个京都有了,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

  气不气派?】

  明明是好事,也有很多考量,为什么从天幕嘴里说出来就带着一股奇怪的,熟悉的,阴阳怪气的味道?

  【先来说说东京开封府。

  五代以前,要说都城的选择啊,基本上就是洛阳和长安这两大顶流的battle,但唐末以来,战乱不平,长安和洛阳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长安啊,真就是鞠躬尽瘁,其实到了唐朝时,关中地区已经很明显被消耗过度,资源已经跟不上,“高山绝壑,耒耜(lěisì)亦满”,土地的肥力已经被耗得差不多,粮食的缺口在刚刚就说过。】

  李世民还有许多世家都坐不住了,他们都是关中起家,许多家底都在关中,关中本身的落寞不可能避开他们。

  只不过,关中被过度开垦的土地已经不是一朝一夕能弥补回来的。

  【而开封,也就是隋朝时期的汴州,地理位置优越,连接大运河和黄河,而且在漕运上没有黄河的天险,天然发展漕运的一把手。

  “水陆要冲,山河形胜,乃万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

  “均天下之漕运,便万国之享献。”

  从这里往京城运东西可以说是黄金水道,汴河,更是被当作东京的生命补给线,最高年份的漕粮定额达到八百万石,可以保证上百万人口的生存,厉害呦。

  这样的生存条件,别人也不是傻子,自五代以后,除了少数几个基本都定都于开封,属于长安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啊。】

  百姓看了看自己生活的长安,突然有种人走茶凉的落寞感,不行,他们的长安怎么能落寞?

  【宋朝看到唐朝后期节度使大权在握的前科,建立以后将各地的精锐部队调到开封,统称为禁军。

  一说到这个,我就想起八十万禁军教头。

  这么多禁军的供养,哪怕日后宋朝的皇帝想要迁都,也没法避开开封漕运的便利。

  当然,像是后面那种不常规的迁都令说啊。】

  八十万禁军教头?

  这么离谱的吗?

  当然,许多人都听出来这肯定是夸张的说法,只不过,他们更加在意的是,宋朝吃空饷的比例是不是太高了点?

  八十万禁军?

  不用脑子思考都知道这里面的猫腻,真要有八十万,还打什么啊?

  况且,光是一个都城就八十万的兵力,还有地方本身戍卫的兵力,大宋如何都不能被打成那副落水狗模样,一人踩一脚都没金兵什么事了。

  不单单别人想到,赵匡胤也立刻思考到这个,眼神不善的望向他的好臣子,下面被他喝酒喝完的老兄弟们无所畏惧,心里还在那吐槽:

  看我们干什么》?兵权都被你喝掉了,难不成还怪我们?

  谁说吃空饷的就一定是武将了?

  【说完东京我们来说西京——河南府。

  盛极一时的大唐啊,随着衰败,洛阳那些高亭大榭随着火海化为灰烬,跟着大唐一同埋葬。

  “兴亡一觉繁华梦,只有山川似旧年。”书楼吧

  洛阳即使经过五代时期的恢复,也不过是恢复过半而已。】

  别说了,听得李世民又要哭了,他的洛阳啊,他的长安啊。

  【五代时期衍生出来一个陪都的说法,当时的洛阳和开封基本上就是互为陪都,老牌古都和新秀开封之间,终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虽然不至于被拍死在沙滩上,石也是落寞了。

  “

第354章 北宋的东南西北四个京[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