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7章 《岳阳楼记》传千年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67章 《岳阳楼记》传千年[1/3页]

  【啊啊啊,接下来要介绍我喜欢的人啦。】

  欢快的语气,所有人心里只有一句话:你喜欢的人还少吗?

  【前面我很多次都提到过咱们的范仲淹了,这次就要来聊聊他啦。

  范仲淹以前叫朱说,是随了他继父的姓。

  在宋朝,普通百姓虽然不要想像前面的前辈那样创业,但他们有一条明确的路可以改换门庭—科考。

  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去读书吧。

  范仲淹知道自己不是朱家的亲子,在资源方面肯定只能靠自己,这里不是埋怨,而是清晰的自我认知,也不能指望继父不管亲儿子来扶持他,不该有的梦想就别有了。】

  那倒是,在更加重视血缘关系的古代更加能理解,在他们看来,朱家能把范仲淹好好的养大已经算不错,没法指摘继父做更多的事情。

  【当时还是小范同学的范仲淹收拾起抱负就去应天府读书,生活费有限,吃穿方面自然就得节省,节省到顿顿清粥咸菜,还能把儒家经典背得滚瓜烂熟,成为学院大家眼中的“三好学生”。

  当时和他一个学院的还有应天府留守的儿子,听了他的事情后跟他的老父亲就说了,没想到这留守还挺欣赏小范同学,让儿子给小范同学带点好吃的好喝的,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wWW.δんūLǒμΒà8.CóΜ

  范仲淹没吃,倒不是说不吃嗟来之食,而是明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身上可贵的品质和优势便是他更能吃苦,若是连这一点都丢了,更加没法去拼。

  唉,幸亏已经过了小范同学长身体的年纪,不然我还是建议吃点吧,别因为拼命读书都不长了。】

  这句话倒是被许多人听在耳里,还能不长身体?

  这可不行,若是没有个好身板,别说读书,就是放在普通人家,更加没有竞争力。

  就是说媒的看到儿郎长得高大,也好开口啊,毕竟年轻的小娘子们,还是得看脸和身型的。

  【范仲淹读书真的是头悬梁、锥刺股,终于在27岁这一年考中进士,得了一个正九品的官职。

  这个起点和大家以为的春风得意少年郎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啊,咱们小范同学就是走实干路线,一步步都走得很稳。

  几年后他母亲去世自然是守孝,应天府的学院知道他的好名声立刻请他回去任教,对范仲淹来说,回到自己就读过的书院任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范仲淹是干什么都认真,既然当了夫子自然就严抓,很快还扭转了学院风气,吸引了许多人慕名前来。】

  不少人听得连连点头,比起之前提到过的那些名人,这位小范同学的经历没有那么逆天,真就像是一个普通学子一步步靠着科考改变人生,没有一上来就是状元郎什么的,做事也认真,光是听着就觉得很踏实稳重。

  这种特质的人在古代还是很受欢迎的。

  【范仲淹出身贫苦,所以能体会到读书人的困苦。

  他在任教期间,还遇到过一个几乎要乞讨的孙秀才,给了人家一千文钱,结果人家第二年还来了,范仲淹也生气了啊,他又不是真的老好人,一个好好的读书人怎么就不能好好做学问呢?

  那孙秀才说明了家中母亲重病的情况,并非是要想要不劳而获。

  范仲淹明白若是生活贫苦,要为生计奔波哪里还能静得下心来做学问呢?

  所以他帮着人在书院找了份工作,他当时没料到,这样随手帮忙的一个人,在多年后能够有资格在泰山脚下讲《春秋》。

  在他的人生里面,提拔帮助过的人多了去了,范仲淹可能自己都不记得。

  日后无论在何处做官,他都办学校、兴教育,怀悲悯之心。】

  “这位范大人还怪好的嘞。”

  “那当然,没听到天幕都说喜欢他嘛。”

  【范仲淹一直到36岁才当父亲,在那个时候,可是怪异的很,毕竟很多人这个年纪已经当了祖父。

  这个年纪出生的儿子一般而言就是会被娇养,但范仲淹没有,他的四个儿子虽然没有父亲那般

第367章 《岳阳楼记》传千年[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