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七十四章 平定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五百七十四章 平定[3/3页]

  待接下来的审判。

  战争就是如此残酷,也不是请客吃饭。

  人革联也在这一次战斗中,牺牲了27名战兵,还丢失了3支步枪、1支霰弹枪和5颗手榴弹。

  面对这种豪强大族势力强劲的地区,人革联遇到的抵抗也前所未有的强烈。

  但是在枪炮之下,他们都是纸老虎。

  随着吴州城被平定,这标志着人革联发动的“北太湖战役”,正式落下帷幕,成功吞并了剩下的半个吴郡,和一整个毗陵郡。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新占区域要进行全面改革,而那些已经知道人革联到来的地主豪强,正在想尽办法逃离,向毗陵郡西面的丹阳郡、北面的江都郡大规模逃亡。

  哪怕丹阳郡是起义军乐伯通的地盘,江都郡有李子通的威胁,他们都甘愿过去。

  毕竟起义军也要人口和豪强的支持,至少不会像人革联那样“赶尽杀绝”。

  当然,可以逃走的终究是少部分。

  毕竟长江分舰队、游击分舰队,在长江和大运河巡逻,他们只能趁着现在这个小空窗期,在晚上的夜色掩护下,冒险渡江去江都和丹阳。

  一时间,新占区域的牢房里面人满为患。

  白玉楼看着手上的汇报文档,江东世家中的陆、顾、朱、周、张、沈等,被捕人数非常庞大。

  比如沈法兴的沈氏一族,在吴郡和乌程等地盘根错节,人口有八千多人。

  其他各家少则几千人口,多的有近两万人口。

  对于这些人口,白玉楼并没有一刀切,大族之中可不是家家都是地主豪强,内部也存在严酷的等级制度和压迫。

  其中每一个氏族情况,宗家大概就几百人,剩下的都是为了讨口饭吃,不得不团结在宗家周围。

  南方开发的核心力量,其实就是氏族,毕竟他们要跟原住民争斗,也要和其他家族斗,还要和后来的中原移民斗。

  这种情况,早期没有官方力量带头,只能团结氏族内部,不然早就被其他势力吃干抹净了。

  但是这种早期为了生存,而形成的氏族力量,却会随着土地的开发、人口的增长,变得越来越保守,成为宗家压迫分家的工具。

  比如沈氏一族,就是这种情况。

  当大官的沈法兴,家里面在家族内部就有很大的话语权,普通沈氏子弟不是给宗家干活,就是种宗家的田地。

  别看都是一个姓,但是这种所谓的自己人,坑起自己人来,可不会心慈手软。

  不然大家一开始都是一起过来开发南方,为什么土地最后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上?难道这些土地和自己长脚?δんυιouЪα8.℃OΜ

  高利贷、吃绝户、强取豪夺、以势压人之类的事情,在氏族里面同样屡见不鲜。

  白玉楼不会因为一个氏族出了豪强地主,就对整个姓氏的人一网打尽,毕竟这其中有很多人都是普通人,甚至有同样被压迫的人。

  经过仔细甄别之后,最后被判定为地主豪强的,加上他们的家属,也就几千人而已。

  剩下的人,一部分计划移民到大流求,剩下的全部打散,分配到各个县城和乡村,压制氏族势力卷土重来。

  而白玉楼看完这一次北太湖战役的收获,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农田237万亩左右,人口初步是三十多万,但是根据余杭和会稽两地的经验,将隐户和那些方外之人加上,估计会有50万人口。

  缴获的粮食有121万石,丝麻布匹、铁料铁器、铜器铜钱、盐、金银珠宝之类,数量非常庞大,现在都没有彻底清点出来。

  这些都是都是从世家大族中缴获的,没有动那些平头百姓。

  由此可见,这些家伙搜刮的能力有多么强大。

  当然,这些粮食并不是一年获得的,而是豪族经年累月的积累,很多粮食已经发霉腐烂了,他们也不会拿出了救济平头百姓。

  很多朝代的末年,其实并不是灭亡在天灾之下,而是灭亡在人祸之中。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末年的情况,江南的士族家里面良田万顷,粮食一大堆,甚至连太湖平原都不种植粮食了,改种棉花和养蚕了。

  如果明朝可以充分调动江南的物力,然后将太湖平原该回粮食种植,粮食总产量是可以支撑北方需要的。

  只可惜地主豪强、世家大族的眼里面,皇帝可以换,要我出钱粮,那就是暴君昏君。

  改朝换代只要不影响他们继续作威作福,大不了膝盖一弯。

第五百七十四章 平定[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