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尔虞我诈4 第二十四节  指南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尔虞我诈4 第二十四节[1/3页]

  第二十四节

  几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既然太后亲自过问,自然不好都做闷嘴葫芦,唐轩站起来,行了一礼道:“我东汉承平日久,而江南又是鱼米之乡,水陆交通便利。这么多年下来,存粮肯定是极多的。其次么,虽然和北方断了来往,但海湾和昆洲两省本就盛产大米,多的是存粮。而其他两省也能做到自给有余,江南几省地势都较缓,交通上更是水陆并进,比其他几省好了不知多少倍。既然存粮和交通上不存在任何问题。那么这几十万难民呆在南宁,尚不足一个月,消耗的粮食恐怕也有限。就算米价稍有浮动,也断不会这么涨这么快的。”

  这就是前几天去他家时说的现话了,他倒是不客气,又拿出来现卖。吴明顿时哭笑不得。

  陶雨这时奇道:“如此,唐大人认为这粮食是上涨的缘由是什么?”唐轩微微一笑:“娘娘,现在谁的粮食多,那原因自然就出现在他们身上。”

  陶雨的眉头皱了起来,想了想道:“如此说来,粮食价格上涨,全是表像,主要是大商家,大世家囤积居奇造成的?”

  唐轩道:“娘娘英明。”他并不擅溜须拍马,这几句却是说得心悦诚服。

  陶雨沉吟了下,转过头问陶子谦:“兄长,现在南宁的官仓还有多少余粮?”

  这话倒问到陶子谦的擅长领域上了,他摇头晃脑道:“正如唐大人所说,我汉承平日久,南宁又是南北交通要地。更是雨米之乡,所以大部分官仓都是满的,约有七百多万石,这些粮食如果只给现在的军队消耗,吃个几年都吃不完,就算加上全城一百多万人口,也足够消耗个好几个月……”

  他絮絮叨叨的正欲再说,陶雨却打断他的话,皱着眉头问道:“这么说,官府是有能力解决难民问题了?那为何不让官方出面,开仓放粮,平息粮食价格?”

  陶子谦张了张嘴,正欲回答。唐轩却接口道:“娘娘,官仓里的粮食,那是为军队准备的,现在我南宁附近水陆军队也有个二十多万人,加上陆续还有几省份的勤王部队到达。每天的人吃马嚼,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和北方的这场战争也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如果由我们开仓放粮来平息物价,则粮草必定吃紧,一旦军队缺粮,到时候军心浮动,那可真是危及社稷的大事了。所以我们要调军粮,祝丞相那边肯定第一个不同意。”

  陶雨听他说完,半晌才叹了口气道:“这原因虽然找到,却仍是一筹莫展。这也难怪,如果问题好解决,祝丞相也不会把这烫手的山芋丢给你来解决了。”

  粮食价格上涨的缘由……

  吴明虽然在一旁默不作声,但心中念头却转得飞快。目前的矛盾就在于官方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却不能擅动军粮。而这些囤积居奇的人手中有粮却不把粮食拿出来卖。蓦地,他脑中灵光一闪,《行军策二十四问》里有一句话正是“兵者,如水无定形,虚实相应,虚实之间,让人难以琢磨。高深者,才能以假乱真。”他一拍桌面道:“有了。”

  几人同时看向了他,有点茫然,唐轩没好气地道:“吴大人,什么有了?”吴明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凑过头去,把自己想法附耳细说了一遍。唐轩听他说完,怔忪良久

尔虞我诈4 第二十四节[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