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42 俗世红尘  金古武侠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542 俗世红尘[3/3页]

  的几个部落,他就看到了不少田地里用新式农具的。只是,那也是基于人自身的农具,是用人使得,有用畜牲使得,却非常少,毕竟这年代畜牲比人值钱多了。

  唯一个大范围流传出来的,就是水车了。农田需要水,可有的地方水不够,怎么办?这就是水车的作用。不管是水多的地方,还是水少的地方,它都能起到不小的作用。所以水车快速推展了开来,大的农田外,都有这种工具。

  其他的如锄头、铁锹一类的,却不行,因为这里的冶铁工艺远远算不上成熟,别说冶铁了,便是铜都不曾大范围扩展开来,更多的还是木制的。好在此时木头更坚硬,许多木头的坚硬程度更是超出冶炼的金属工具。

  可这些木头,人类也无法利用,因为他们无法雕刻成形啊!

  说白了,这两者是相护发展的,不能推广开来,实在可惜!

  回到终南山,百晓生写下了七策,基于附近发展,他第一策就是收权,把权利收到书院之中。这一点,谁都说不出什么,甚至大家觉得这是应该的,因为书院的威望太高。

  第二策,乃是对商的解释,有道德,有法律,两者结合到了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道德商法,规范、约束这里的人,也通过那座新城向外传播。

  第三策,是贫富的解释,百晓生引用了对礼的阐述,说了人的劣根性,说了礼的本源之意,并做出了一定规范,其中有对外人的约束,也有对富人自己的约束,并以善行之德,加在富人身上,形成道德约法。

  第四策,是技术的推广,尤其是农具的推广。他把自己外出游离时的见闻说了,那种开阔荒地的行动被他大家批判,认为这是毁坏自然的行为,不可取。他觉得,开拓荒地没错,可盲目的开拓不行,要有规划,且荒地增加无非是为了粮食,那么提高产粮才应该是正途。他还拿自己治下与外面进行了对比,阐述了血淋淋的对比数字,点出这就是农具应有的结果。

  第五策,说的是土地肥力,也就是除农具外另一个关乎粮食产量的办法。他利用森林才阐述这一点,带出了人肥的理念,并主张收集人肥。

  第六策,讲述的是人的素质、礼节。并相似阐述了基本道理,也阐述了此点可能带来的危害,给出警告之言。

  第七策,他说了人自身的发展。他觉得,人自身就是一个宝藏,外物保持着自身的生命,可若想延长生灵,就要靠自身的修炼。说白了,他点出了武的理念,也就是修炼。这一点,他也给出了各种例子,就是以终南山治下之民为基础的。

  此七策,就是他荡涤红尘俗世的七策发展条令,他让人雕刻成碑,放进四周村子、城镇,并让书院学生一一解读,细说各种利害。

  这是他基于人与自然平和发展的七策条令,结合了他后世的历史,绝对远超当今人的认知。在终南山附近,是没有丝毫问题的,因为他早早就点出了,大家都能接受,甚至觉得理所应当,只是在新城那里,却有了一些波澜。

  人都讲趋吉避凶,在利益上也是如此的,他们喜欢那个农具的推广,却对暂停开荒不可置否。这一点,明显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只是你来了这里,就要遵守这里的规矩,即便这新城不是百晓生所建,可也属于他的领地,不遵守规矩,就别想进来。书楼吧

  百晓生,也利用上了暴力!这一点,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未完待续

  ...

542 俗世红尘[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