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975章 】 杀破狼,以夷制夷[2/3页]
瓒话音稍顿,看到李利脸上并无异样神情后,他接着说道:“显然,我等眼下没有这么多时间和兵马与蛮夷长期纠缠下去,否则后方不稳。因此我等就要想方设法收服蛮夷部落首领,将其收为己用,以夷制夷,从而暂时维持幽州边境的安定。等到时机成熟,腾出手来再行剿灭蛮夷,使其彻底归入我大汉王化之下。”不得不说,公孙瓒这番话颇有见地,或许这也是他彻底臣服于李利之后,结合自身二十余年的戍边经历,绞尽脑汁才想出的对付蛮夷的长远策略。
事实上,公孙瓒或许不具备人主之才,但他无疑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戍边将领,不折不扣的统兵大将。他之所以没能打败袁绍占据冀州,并不是他的军事才能不行,而是他在治理州郡方面搞得一团糟,身后又有诸多蛮夷虎视眈眈。以至于,他率军与袁绍对战之中每次都是率先占得先机,进入对峙相持阶段后,却因后方不稳,后力不济,屡屡落败或无功而返。
此外,与袁绍麾下人才济济相比,公孙瓒帐下实在是有些寒酸,上得了台面的文臣武将屈指可数。即便如此,公孙瓒仍与袁绍交战多年,谁也奈何不得谁,一直相持至今。由此不难看出,公孙瓒自身能力很强,以致他身处蛮夷和袁绍之间仍能支撑多年而不灭亡。只可惜自古以来便是,成者王侯败者贼,历史上的公孙瓒最终被袁绍所灭,从而彻底抹杀了他所有的战绩和应得的光环。δんμしΟUΒα捌.cΟΜ
现如今,公孙瓒归附于李利麾下,通过半年的磨合,再有之前徐晃冒雨率军赶来救援,使得公孙瓒彻底臣服于李利,心悦诚服,再无非分之想。心态的转变,让他重新回到最初的,真正将全部心思都用在如何打好眼前之战上面,继而形成了自己对蛮夷作战的独特见解。
这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在其位谋其政。或许公孙瓒之前就深入地想过这个问题,但那时他即便想到了也不会去做,因为他的视线始终盯在大汉州郡,注意力始终放在自己的敌人袁绍身上,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对付袁绍麾下的冀州军。但现在就不同了。他已不是幽州之主,而是一位领兵征战的将军。统筹全局的事,还轮不到他操心。自有主公李利和一众谋士去谋划,他所面对的就是如何领兵打仗,其它事情一概和他无关。
摆正位置,端正思想,公孙瓒用了半年时间才调整过来。在此期间,李利一直陪着他,待他甚厚。并委以重任。而这也是公孙瓒能够迅速调整心态的关键因素。否则,如果李利对他半信半疑,猜忌他。怀疑他,甚至派人监视他,那么结果将是另一番场景。
事实证明,人与人之间只要做到将心比心。心换心。八两换半斤,真心付出就会有回报。(备注:秦律十六两为一斤,半斤就是八两。)
公孙瓒这番话引起了李利的深思,而诸葛亮听到这番话后眼中更是异彩连连,暗自咂舌。平心而论,诸葛亮确实想过除掉公孙瓒,因为李利接手幽州之后公孙瓒便彻底失去了利用价值,不但对李利毫无益处。反而还会影响幽州的安定。有鉴于此,诸葛亮曾授意赵云伺机除掉公孙瓒。将其彻底抹杀,永绝后患。可是赵云并未执行,以至于公孙瓒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为此,诸葛亮颇为懊恼,却又不便直接询问赵云。这一路上他还在思考这个问题,按理说赵云不会
【第975章 】 杀破狼,以夷制夷[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