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072章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2/3页]
就像当年被困在飞云渡山谷里的“曹操”一样,孤立无援,插翅难逃。而这一切便是他曹操的杰作。
之前的历年征战中,他在李利手里没有占到一点便宜,连平局都没有,每次都是灰头土脸的大败而归。但是,他曹操败得起,屡次败在李利手里也不打紧,屡败屡战,他只要赢一次就够了。而这仅有一次的胜利就在眼前。之前李利已经赢过很多次,但那些胜利都已成为过去,如今他曹操只需一次胜利,便叫李利永世不得翻身,永久葬身于此!
居高临下,李利站在宫门城楼上能够清晰地看到曹操脸上的得意神情,看到他趾高气扬的胜利者姿态,甚至能够感受到曹操此时的巨大满足感和成就感。
尽管李利很不待见曹操这副扬眉吐气的神态,但他不得不承认,此次邺城之战自己真的败了。而且是一场空前惨败,败得他自身难保,还连累了城里城外的十几万西凉铁骑。
正如曹操所说,此刻他李利便如同昔日被困在飞云渡山谷里的曹操,四面受敌,插翅难飞。然而李利并不认同曹操的说辞,准确地说他很清楚自己此次为何落败,他不是败在曹操手里。而是败在已经躺在棺椁里的袁绍手上。
事实上,无论曹操付出多么大的伤亡代价,李利都不会相信他。甚至还总想找机会除掉曹操。既然如此,李利为何还会中计呢?这是因为李利做梦也没有想到袁绍竟然将冀州拱手让给曹操,并且全权配合曹操提前设伏,继而赚他李利率军入城。
李利曾经想过袁绍和曹操有可能暗中联手,因此他一直提防着曹操,并调集兵马时刻做好准备。可是出乎李利预料之外的是,真正的危险并非来自曹操。更不是来自城外,而是城内奄奄一息的袁绍。或者说,他此次之所以落败。是因为他被袁绍这个濒死之人狠狠地算计了一回。
袁绍活着的时候从未打赢过李利,不但屡屡落败,而且败得很惨,但他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却赢了一回。换言之。百战不殆的李利此番是被死人的算计了。他低估了袁绍的魄力和胸怀。以至于他时刻防着曹操,却根本不把袁绍放在眼里。结果袁绍虽然已经死了,却在死后打赢了生平最后一仗。Wwω.sΗùLóuЪā㈧.cōM
这便是汉末诸侯的可怕之处。
尽管李利拥有后世记忆,可以事事料敌于先,抢占先机,从而在大战伊始便立于不败之地。可是这份先知先觉的后世记忆终究不是万能的,一次失误就能让他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彻底失去之前得到的一切。甚至危及生命。
他以为自己能够占尽先机,殊不知正是由于他李利的出现、并迅速崛起。无形中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尤其是那些他自以为很了解的各镇诸侯。当这些诸侯所面临的形势发生改变的时候,他们时刻提防的对手也随之改变,对手都变了,那么紧随其后的战争和战术策略也必然改变。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巨变,一切都已脱离历史轨迹,变得面目全非,从而让天下局势变得扑朔迷离,无法预料。
李利知道这种改变无法避免,但他以为自己成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之后便可以掌控天下局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将其牢牢控制在手中,确保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他却忘了,局势虽然可以由强者掌控,但人心却不受控制。随着局势的改变,诸侯们迫于形势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初衷和奋斗目标,从而适应形势的变化,最终达成他们想要的结果。
事实上李利从未轻视任何一位诸侯,每逢战事都很小心,力求做到缜密谨慎,不给敌人留下丝毫可乘之机。此番征讨冀州袁绍同样如此。但他多少还是有些轻视袁绍,认为袁绍已是笼中之鸟,纵有通天之能亦无济于事,仍旧改变不了败亡的命运。孰料正是这份轻视让他遭遇征战以来的首场失败,败得很彻底,不仅十几万西凉铁骑朝不保夕,就连他自己都陷在城中,生死难料。
“大将军若是无话可说,那曹某便不奉陪了。黄泉路上多歧路,大将军一路走好!”
就在李利低头自省之时,曹操的声音再次传来,促使李利闻声回神,冷眼俯视着曹操,沉声道:“孟德切莫得意忘形,莫非忘了这一切都是拜谁所赐?袁本初尸骨未寒,此刻就在宫殿之中,难道孟德可以心安
第072章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