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章 【重典治乱】  骁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11章 【重典治乱】[2/3页]

  手整顿徐州军政,或许是对局势估计不足,亦或有意为之,以至于他们二人刚一动手,隐藏于暗中的庞大利益同盟便迅速反击,致使刚刚稳定下来的局势剧烈动荡。局势不稳之下,贾诩和郭嘉二人的军政改革就不得不停下来,继而一边平定动乱一边慎重反思,不敢再大动干戈,以免局势愈发混乱,彻底失去控制。而这恰恰是隐藏在暗中的顽固势力最希望看到的情形,也是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蓄意制造混乱的根本目的。

  这个顽固势力群体绝非莫须有的杜撰之言,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于徐州政局之下。纵观徐州历次易主的前后始末,不难发现,自陶谦之后的三次易主之中,全是一战而下,均是围绕下邳州府这一小块区域爆发的局部战争。刘备空手套白狼,轻而易举地提领徐州六郡;吕布直接偷袭下邳,一举夺取州府,随即徐州各郡传檄而定。此番李利率军攻取徐州,仍是直接攻陷下邳,而后又是传檄而定,前后不到半个月便将徐州收入囊中。wWW.δんūLǒμΒà8.CóΜ

  前后三次政权更迭当中,徐州都有同样一个怪圈,那就是谁占据了州府下邳城,谁就能执掌徐州六郡。这种情况在其它州郡是绝无仅有的。除了徐州之外,其它州郡的沦陷或易主,都是一城一地、一县一郡的逐步攻取,并且遭到顽强抵抗,往往一座城池便要经过反复争夺,数次血拼厮杀,方能将其攻陷。但是徐州例外,很特殊,每次都是州府率先失陷,而后其它郡县闻风而降,传檄可定。

  而这种怪圈并不是徐州军没有血性,懦弱怯战,而是军队和徐州政局的背后有一张密不透缝的大网牢牢掌控着徐州六郡的局势。换言之,刘备、吕布和此刻执掌徐州的李利,都没有能够真正掌控徐州,他们所掌控的仅限于州牧府、郡府等一座座官衙府邸,而府邸之外的郡县全都掌握在根深蒂固的各大世家和士族豪强手里。

  与刘备、吕布等诸侯相比,曾经真正全盘掌控过徐州的诸侯,唯有乱世来临时执掌徐州的老州牧陶谦。遥想当年,老州牧陶谦原打算交好曹操,遂将途径徐州的曹操之父曹嵩接到州府盛情款待。临行前还馈赠大量金银细软,却不料偷鸡不成蚀把米,曹嵩被杀。继而招致曹操率军攻打徐州。被逼无奈之下,陶谦率领徐州军与曹操大军先后两次大战,英勇的徐州军硬生生地将风头正劲的曹军挡在郯城之外,致使曹操两次攻打徐州均是无功而返。

  由此可见,徐州军并非不能力战,而是被人幕后操纵,屡屡不战而降。而这个幕后操纵徐州局势的幕后黑手便是。徐州各大世家和士族豪强组成的利益同盟。正是由于他们暗中掌控着徐州各郡县,才使得历次徐州易主之中战争仅限于下邳周边区域,没有波及其他郡县。始终都是局部战争。因此,刘备、吕布乃至此刻占据徐州的李利,全是名义上占据了徐州,而徐州的实际控制权仍旧掌握在利益同盟体的手里。

  换言之。李利占据的不过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州牧府而已。却是空中楼阁,底层郡县还在世家大族手里攥着。因为他们的根基就在徐州辖下的郡县之中,根深蒂固,彼此间相互帮衬,攻守同盟,共同进退。

  正因如此,贾诩和郭嘉二人在军政两界大刀阔斧的替换将领和州郡官吏,这无疑是直接撼动了利益同盟的根本

第111章 【重典治乱】[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