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百一十六 王安石:我改变了科举  启明1158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六百一十六 王安石:我改变了科举[3/3页]

  轻诗赋策论的局面,废掉这一改革措施,并且将之前的科举模式再给拉回来。

  他不仅要增加诗赋策论的比重,把科举取士的规则带回唐朝和宋初的模式,搞不好还要往科举考试里加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说老实话,每一次变革必然都有支持者和反对者,每一次变革不管是往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都有人阻止。

  当年王安石变革的时候阻力也非常大,但是科举改革还是通过了。

  当时没人知道这到底是好还是坏,但是木已成舟,士子们只能强行配合,弃诗赋,改追求经义之道,开始摇头晃脑死读书,皓首穷经。

  可以说元明清科举制度的逐渐僵化少不了这位大神的这一举措的重要功劳。

  然而现在,这是大家都遵守的规矩,你一上来就要变更规矩,虽然说新朝新气象吧,但是也不至于变得那么大,让大家毫无准备吧?

  于是孔拯代表礼部上表,请求苏咏霖将这一规则延后执行。

  因为他知道他阻止不了苏咏霖,所以他试图打感情牌,讲述科举士子为了科举考试皓首穷经,就是为了通过科举为国效力,寒窗苦读十余载,结果朝廷忽然变了考试科目。

  士子们会接受不了的,会疯掉的。

  所以他请求苏咏霖能否延缓执行这一策略,缓行三年,这一次科举考试就按照原来的规矩取士,下一次科举再按照新的规矩取士,这样一来,大家都能接受。

  苏咏霖看了孔拯的奏表,还是挺赞许他的,因为这一策略以退为进,不仅顾虑到了苏咏霖的想法,也照顾到了他自己人的利益。

  可谓是双赢。

  然而苏某人不答应。Wwω.sΗùLóuЪā㈧.cōM

  双赢,不是他和孔拯一起赢,而是他要赢两次。

  科举事关重大,他的改革计划不能有任何波折。

  而且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新皇帝登基怎么着也要烧个三十把火,怎么能第一把火就被孔拯一泡尿给浇灭了呢?

  这不符合他的强权人设。

  于是苏咏霖驳回了孔拯的建议——

  新朝新政,不能拖延,如果士子不愿参加,可暂缓三年准备妥当再来考试,大明绝不会关停科举。

  好家伙,用魔法打败魔法了属于是。

  孔拯头晕目眩,无计可施,只好召集部下们商讨对策。

六百一十六 王安石:我改变了科举[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