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千一百五十三 张栻是复兴会员  启明1158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一千一百五十三 张栻是复兴会员[3/3页]

  道比较好。

  张栻无奈,只能生闷气,然后自顾自的抱着《洪武政论》研究,研究来研究去,在某一天他忽然意识到《洪武政论》和儒学之间是存在一些共通性的。δんμしΟUΒα捌.cΟΜ

  双方对于道德,对于人类真善美品质的追求是一致的,且同样追求一个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是儒家学士们从古至今的最高理想追求,是绝对的政治正确,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在现实实践中,儒门学士们没有实现大同社会的行动和主观意向,反而堕入奢侈和腐败之中,自甘堕落,背离圣人道德,将所学的一切抛诸脑后,全力追求金钱、权力、女人。

  这种社会现实情况让张栻大为悲痛、不满。

  而当他阅读到了《洪武政论》并且了解到明国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他意识到明国正在追求和建设的与儒家的至高理想大同社会其实是一致的。

  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巨大的贫富差距,没有人上人和牛马之间的矛盾,所有的一切都坦诚相待。

  官民之间、军民之间的矛盾几乎一扫而空,大家都在朝着建设美好家园而奋力拼搏,劲往一处使。

  对于那些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混账东西,明国主张革命,主张清算,全面消除他们的罪恶,将他们的一切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农民,使得耕者有其田,轻徭薄赋,废除不合理的苛捐杂税,降低农税税率,保护农民的利益。

  这些是南宋的儒家传人们口头上所追求而在现实中忽略不计的。

  他们嘴巴里喊着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农民,实际上却是极尽压迫剥削之能事。

  然而这些事情却由政治口号上反对儒学、批判儒学的明国人所坚持,并且竭力实现。

  儒家的传人们放弃的历史使命,被一群批判儒家的“异教徒”们坚持执行,并且初露峥嵘。

  这是什么讽刺的真相?

  随着张栻对这些真相的了解越来越多,他的思想动摇也就越来越剧烈,他就越来越意识到苏咏霖在《洪武政论》当中所阐述的一些思想道理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在没有异端思想挑战的情况下,儒学自己发生了异变,自己成为了自己最大的敌人和最后的掘墓人,儒士们放弃了自己曾经得以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的真正武器——基层路线。

一千一百五十三 张栻是复兴会员[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