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217 部分阅读  古代幸福生活 全文+番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 217 部分阅读[3/3页]

  。”路边有一架不认识的花朵,青杏又拉着姐姐问:“这是什么花?”

  说花也方氏的景致也勾上来,前面就是申氏的院子,方氏漫打着手里的绣美人芭蕉的团扇,道:“去看看三弟妹去,不知道她在作什么?”

  在院子门口问过三爷也是早早出去,方氏心里才舒服一点儿,进来先不急着往申氏房里去,站在院子里看那一架紫藤花,对青桃青杏道:“就是只有叶子,也是好看的。”竹架子和紫色垂垂花朵,和竹子架和生机活泼的绿叶,看着都好看。

  迎出廊下的申氏笑吟吟接了话:“二嫂喜欢,明天院子里别种葡萄才是,葡萄虽然好,种那么一架子能结多少。”

  “我是想着你去年有学哥儿,要吃酸的青果子,为你才种的,”方氏用团扇掩口,笑着不忘打趣一句,这才微提起裙裾走上台阶,和申氏一同走到房里去,青桃青杏跟在身后进来。

  丫头送茶上来,申氏才对丫头吩咐道:“取我备的礼来,新姨娘上门了不能空着手不给人。”丫头答应一声进房里去了。Wwω.sΗùLóuЪā㈧.cōM

  方氏这才“呀”地一声,对申氏客套道:“太夫人不让去叩头,我只说在散闷,随便带她出来认路,不是来要东西的。”

  再走出来的丫头手上是拿着两个首饰,都是打开盒子盖捧在手上,申氏让给青杏,含笑道:“一个是给陈姨娘的,帮忙带去,别笑话不好吧,看二嫂说的,我也是随便备着的,本来是准备过去看看的,不想就来了,倒省的我走路。”

  方氏这才笑一下:“是吗?既如此就恭敬不如从命。”让青杏给申氏叩头道谢,方氏心里好笑,我们不来,申氏弟妹还打算移步过来赏我房里的姨娘吗?

  一旁的小桌子上是一个针线筐,里面放着未做成的男人腰带,上面掐金挖银的纹路,却是朱明的。申氏拿过来给方氏看:“这样子好看不?亲戚们来说,是今年的新样式,我看着好,就学着做一条出来给三爷。”

  方氏也觉得做的好看,对申氏道:“花样儿也好看,学哥儿不在你房里,你倒有不少空儿做自己的体已活。以后我们有了孩子,想来也是不用自己上心的。”

  看着实在是喜爱,拿在手里细细地看一回:“我也给二爷也做一条去。”申氏就看看青杏:“这不是有人做,我现在也懒了,做半天活控半天头,就觉得不舒服,二嫂家里巴巴地送来这个人,总是有别的好处?”

  好奇的申氏喊过“千里迢迢”送到京里的青杏问她:“必是针线好?”看着方氏只是摇头笑,申氏再问低下头不好意思的青杏:“那就是厨艺好?”一个丫头抬成的姨娘,肯定是说不到德言容功这几条上。

  “都不是,你全都猜错了,”方氏抿着嘴儿笑,对申氏道:“自己家里的干净人儿,总比人牙子手里出来的强,那一年我上京,”就是和朱明成亲那一年,方氏跟着想起来朱明初成亲时,也还算是温存。

  看着申氏还在等自己说话,收回思绪的方氏往下道:“在瓜洲停船歇了一晚上,隔壁停着一条船上都是女孩子,就是人牙子外地买了人往京里送,船头上就可以看到搂着抱着嬉闹,这样的人进来,不是要出事情吗?”

  话是这样说,可是申氏也分辨两句:“咱们家里买人总来不要这样的,都是提前和人说,大多都是这京里或是京郊附近的,怕她们想父母只是哭,也有个根底知道。二门外面新进来的一个妇人,上次我们说白净的新面孔,原来家里也是个小官儿,在家是小姐,出了门子也是奶奶一样,不想婆家娘家一起犯了事,这才到咱们家里来。咱们家的管事的,都会刨根问底呢。”

  青杏只是忽闪着眼睫听进去了,王府里进个人原来这么麻烦,想想老爷太太不放心,自己陪着送上京里来,青杏觉得自己肩膀上的责任象是重大,一定要生个孩子出来才行。

  “二嫂房里一下子进了两个人,”申氏手拈着针线,还是笑吟吟地对方氏道:“太夫人房里也赏了丫头,我也想着母亲赏我们一个呢。”

  方氏脸色寒了一下,重新浮上笑容来,看着申氏停一下,象是在想怎么说,才继续道:“养孩子看着小小的真不错,只是生太疼了,怀胎又是几个月,昨儿晚上二嫂这里接新姨娘,我去求太夫人,有好丫头也赏我们一个才是。”

  然后抿着嘴儿看着方氏只是笑:“王爷是不要,二爷房里给了,三爷房里也应该给一个不是。”方氏笑着说一声“是”,心里却嘀咕着,又不是金子银子,一个丫头我们有了,三弟妹也要争一下公平,好在大嫂房里是不要,不然的话房里都进姨娘,这倒热闹了。

  此时的申氏又是一声叹息:“想想男人真舒服,不生孩子也不用管,高兴的时候去看一看这就完事了。”

  朱辉就是这样,学哥儿养在太夫人那里,朱辉就是去给太夫人请安的时候去看一看,学哥儿太小了,身子软绵绵的,朱辉抱过一次觉得不好抱,打算等大了再和儿子多亲近。但是让申氏看起来是一心的抱怨。

  “王爷那个时候可不是这样的,”申氏每每想起来朱宣在小王爷们小时候总不是这个样子,也有怨言。

  方氏在细看腰带上绣的梅花,对申氏道:“我要是有了孩子,才不管他看不看,不看最好,长大了不认这个老子。”

  “二嫂你又说气话,咱们这样家里哪有这样的事情,做儿子的怕父亲,做弟弟的怕哥哥,就是小王爷们,前天毅将军又和世子顶了一句,被王爷又骂了一顿,今年小王爷们看着也成长多了。”申氏把手里的绣花针换上新线扎在腰带上只是先不做,陪着方氏慢慢地说话。

  这时才想起来:“有没有去看大嫂,还是先去候着的好,大嫂不忙的时候就可以去见了,带着你们的新姨娘也去见一见。”申氏看着青杏只是手里握着自己刚给的见面礼低着头站着,总是害羞的样子。

  方氏这才站起来:“大嫂不讲究这个又事情忙,而且是顺路,所以先来看你。你一下子把两个姨娘的赏都给了,回去让秀柳也来给你叩头。”

  等到方氏走出院子,香杏送出去后回来问申氏:“真的是要太夫人也给咱们一个人,三爷是怎么说?”

  申氏白嫩的手指拈起绣花针来,做着针指对香杏道:“三爷能说什么,他只能说我贤惠,心里不要骂假贤惠就行了,太夫人的东西,学哥儿是不能跟小王爷们比,小王爷们有十万,学哥儿能有一成我就知足了,要给丫头,当然一人一个,咱们也多个人,冬天夜里做活越多一个人不是也挺好。”横竖月钱公中出,使唤着用的是自己。

  “到是能抹牌,”香杏只想到这一句的好处,又露出为难的神色来道:“王妃房里没有人,您和二夫人都往房里进人,王妃不说咱们跟着打趣吗?”

  申氏对妙姐儿自觉揣摩得不少,对香杏道:“大嫂才不会这样想,再说打发姨娘,不是都弄明白了,是王爷的意思,不是大嫂的意思。”申氏停到这里,突然脸上有一抹红色,申氏自己瞎猜,王爷一进京就打发姨娘走,这姨娘住在城外,平时也是够不着王爷,难道王爷借些在掩饰什么,申氏不能不想到朱宣是不是战场上受了伤,先把姨娘打发走,再改邪归正听起来象是顺理成章。

  觉得自己胡思乱想的申氏脸上只一红就赶快绕开了这个:“请太夫人赏丫头,要说多心的人只有二嫂,我刚才当着她的面都说开了,看着她脸色寒了寒倒没有说别的,反正过了明路,让人家当我是个争东西的吧。”

  停下针指的申氏往院子看着,脸上模糊不清的笑容,给两个儿子就应该是双份的,一人一份才是,想一想太夫人房里的丫头象秀柳这样的还有没有。。。。。。

  再走出来申氏的院子里,象是桂花草叶气息更浓了,青桃先笑着道:“象是在剪草,才有这股味儿,真是好闻。”隔一段时间,杂草或是草地就是修剪一下,青杏也觉得稀罕:“这么大的地方,难怪人不少,我刚来时还疑惑,这么多的人,可怎么使唤得过来?”

  这话引起方氏和青桃只是微笑,走上几步,方氏才微笑道:“主子使唤奴才,奴才也使唤奴才,这就使唤得过来了。”

  脚下的路尽头,又是一条两边有树木的夹道,青杏透过树隙还是在看热闹,突然惊讶地道:“这么多的马?”

  树林外不远处就是家里的演武场,至少是七、八匹马在那里,有大也有小,方氏看一看道:“王爷带着小郡主在骑马。”

  朱宣的座骑也在,一身青衣的朱宣手上抱着端慧郡主,黄衣黄裙的端慧郡主正在乐陶陶,手指着父亲的马道:“就骑那个。”然后再补充一句:“先骑父亲的,再骑母亲的,快把母亲的马也牵出来。”

  窥测的三个人看着王爷把小郡主抱到马上去,马缰交到她手里交待一声:“拿好了,父亲牵着马带你走一圈。”

  兴高采烈地握着马缰绳的端慧郡主在马上欢快地踢着小腿,不知道是催促那马还是催促父亲:“快点儿走,再快点儿,”然后就是格格地笑。

  站在马一侧一只手实际上是把着缰绳,另一只手扶着女儿的朱宣,正在和端慧说悄悄话:“大人说话以后还插嘴吗?”坐在高头大马上的端慧郡主把小脑袋摇得象拨浪鼓,然后停下来再伏下身子在父亲脸上亲一口:“以后你们说什么,我都不听,也不跟你们一起说话。”

  朱宣笑着道:“不对,”端慧郡主想一想,再补充一句道:“等回到房里的时候,只有父亲母亲的时候,我再对你们说。”

  “对了,”朱宣很高兴:“这才是父亲的好女儿。”带着马走上两圈,端慧郡主突然问出来:“要是母亲再生,父亲还疼我吗?”

  朱宣先是愕然一下,再问端慧:“端慧难道不要?”端慧大声回答:“要,也要小dd,我有好多花儿,可以给妹妹戴,我有好多糖,不给哥哥吃,只能弟弟吃。”

  “为什么不给哥哥吃?”朱宣带笑问道:“哥哥们哪里又不好了?”两只手握了马缰的端慧郡主松开手,反正是父亲扶着也摔不了,端慧低头在自己的小荷包里看一看:“不多的时候只给弟弟吃。”

  然后两只手重新握着马缰,继续欢快地在马上踢着小腿:“驾,驾,走快点儿。。。。。。”

  方氏回头悄悄对青杏道:“看,就是生个女孩子,反而更是宝,我们家的女孩子都比男孩子还要金贵。”昨天王爷先是教训小郡主,到吃饭的时候再抱着过去,任谁看了也不象是教训过的样子。

  随着方氏和青桃一起离开的青杏也是愕然,再看一眼那场中耀眼夺目的一对父女,在后面低声对姐姐道:“只听说有这么疼姑娘的,亲眼见到是第一次。”就是方氏从小在家里,是第一个女孩子,也是没有过象这样,青杏更是认出来,牵马的那个人是王爷,而青桃刚才又对青杏重新说了一遍:“是王爷和小郡主。”

  上午大多在偏厅上理家务的妙姐儿正在和刘妈妈在说话,太夫人让刘妈妈过来对妙姐儿说一声:“先时若花、如音没有成亲就给了你,也算是给了你房里两个丫头。昨天给了二房里一个,就是三房不说也要给一个人才是,难得她自己说出来,太夫人倒是放宽了心,怕平白给了三夫人会多心,先对王妃说一声儿,亲家老爷过了中秋节回家去,再把丫头给三爷。”

  这不知道算是申氏争东西,还是算申氏贤惠,妙姐儿答应下来,问明白是哪一个丫头给三爷,刘妈妈这才出去。

  厅上小丫头们在换几上的图屏,妙姐儿坐着看摆得端正不端正,直到满意才发话:“好了,就是这样放着吧。”外面才有人回话:“二夫人带着新姨娘来了。”

  妙姐儿听得不舒服:“回一声二夫人来了就行,不用把新姨娘也带出来。”然后吩咐人:“去房里告诉丰年,昨天让她拿出来的两样东西就送过来吧。”

  等到方氏进来的时候,身后却只是青桃和青杏。妙姐儿只是微笑,方

第 217 部分阅读[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