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237 部分阅读  古代幸福生活 全文+番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 237 部分阅读[2/3页]

  里灶上帮着烘干的。要是还在军帐里,朱宣就要发脾气了:“没到天冷就烘衣服。”

  端慧笑眯眯提醒一下三哥:“我让人把你衣服拿来,你就这里换了吧。”闵小王爷嘿嘿笑一下,看看父亲依然是责备地看看自己。

  到家当然是先说的世子朱睿,朱宣就是淡淡一句话:“往京里报军功要升将军,我扣了。”听到这样的话,妙姐儿就什么都安心了,这说明儿子很好,还有军功扣,不是好得不能再好。

  毅将军一说起来就要语句纷飞了:“有夜宵呢,母亲不信,自己看看去。”朱宣也证实是有:“周亦玉有理的很,说这样的事情可以不听军令自己作主,不是调兵排阵。”周亦玉从来是没有做错事情不用怕见王爷,这件事情在她的军中她做主。

  “就是总瞪眼睛,”两个儿子一起告哥哥的状,再告诫端慧:“你居然还要去看,你去看,只能看到他瞪眼睛。”

  状没有告完,被母亲也责备了:“再不要往他面前去,跟着父亲去军中,是多学的,只是去缠你大哥。”两个儿子这才不说话,但是小声还是要告诉端慧:“大哥瞪眼睛,眼睛也没有你的大。”

  “表哥这一次回来,倒是有一件高兴的事儿告诉你,”妙姐儿喜盈盈地把胖倌的字拿过去给表哥看:“看到我写信,就自己拿着看,问怎么写的他,告诉他写的好他也不信,从那以后自己坐下来就安生写字认字了,说以后夸胖倌的信都自己写才是。”

  胖倌走到父亲身前去,告诉他:“胖倌自己写才最放心。”朱宣呵呵笑了起来,对这个儿子没法总板着脸,看一看胖倌写的字,朱宣也微笑:“胖倌,这字不好,天天写才是。”朱宣就没有跟着夸,虽然很高兴,胖倌也能安生坐一会儿了。

  “母亲说好,”胖倌不服气,妙姐儿一开始是逗着儿子坐下来安生一会儿,给他一支笔再给一张纸,写上几个字让胖倌比着划拉,没有想到真的坐下来每天都能安生一阵子,等到朱宣回来,喜不自胜地要说这件事情:“胖倌长大了。”

  朱宣看着正坐在一起说笑的儿子女儿:“取我笔墨来。”孩子们站起来,毅将军送了纸笔来,闵小王爷端了砚台和水盂来,端慧郡主站在父亲身前研墨,朱宣这才提起笔来,写了“胖倌”两个字递给胖倌看:“这是你的名字。”

  一张纸是胖倌自己写的,一张纸上是朱宣刚才写的,哥哥姐姐看着胖倌拿着两张纸比着看,都有笑容,胖倌看得出来不?

  “嗯,就象是我一开始捏的泥人儿不好看,后来捏的泥人儿好看。”房里一片笑声,做父亲的用手轻轻拍拍儿子的胖脑袋:“说的很对。”看着儿子拿着两张纸走到妙姐儿脚下去,又一屁股坐在地上,自己仔细端详去了。

  入夜的睡房里,银薰球里喷着桂花香,朱宣怀里拥着妙姐儿雪白的身子,听着她细细地喘息声渐渐平静下来,才慢慢告诉她:“三个儿子三个坏蛋,怕我打睿儿,都争着往自己身上揽。”兄弟齐心,朱宣只有得意的。δんμしΟUΒα捌.cΟΜ

  “还有一个小坏蛋,也能坐下来一会儿,”朱宣语气里带着嘘唏:“以后表哥可以多陪着妙姐儿看花看水了。”

  在朱宣怀里的妙姐儿嘻嘻笑着搂着朱宣的脖子:“还有一个小坏蛋,表哥忘了不成?”朱宣想一想女儿,道:“自从大了,知道是给她备嫁妆,天天就没消停。”这样一提,朱宣对妙姐儿道:“我先去了书房里,看到京里来的信,今年你不得如愿去京里看雪。”有明旨下来,今年依然是不能进京。

  “说太子殿下今年要登基,我想着总要进京去,不想也不去。”妙姐儿一提起这件事情,也是淡淡了。皇帝于秋狩以后传位于太子殿下,未传玉玺,以太上皇的身份依然是在摄政。

  朱宣也不说话,兵权依然是在太上皇手里呢。高阳公主加封长公主,郑贵妃娘娘进封为皇太后,依然是紧握手中权力不放。五皇子殿下遇到这样一对父母,人人不放权,这几个月是一位无权皇帝。

  红纱帐里这一对夫妻各自想了一会儿心思,妙姐儿才重新开始取笑朱宣:“表哥要同公主再订儿女亲事,这就不怕人说你是赶热灶去了。”

  “管人家怎么说,”朱宣一定要赶这个热灶:“晚上吃饭的时候,端慧还拉着我要重新开库房看一看,”夫妻两个人一起笑起来,朱宣叹气:“现在表哥给妙姐儿置办一件首饰,都要背着端慧才行。”宠孩子是不能宠成这样子,现在后悔也晚了。

  妙姐儿微笑看着朱宣面上又多不少皱纹,这是为儿女们操心,一条一条添到了脸上去。

  第五百九十九章,回来

  第五百九十九章,回来

  纱罩里是淡淡的光晕照在夫妻两人的身上,躺着的朱宣看着妙姐儿支起手肘,对着自己面上目不转睛地看,遂抬起来自己搂在她腰上的手在妙姐儿身上轻轻拍一下,问道:“表哥又有皱纹了?看你看得这样起劲。”

  “不是的,”有几分委屈地妙姐儿伏下身子在朱宣额头上亲了一亲:“人家在心里夸你,表哥就是有皱纹还不是为了孩子们。”男人四十多有皱纹,比年青面容光洁如一颗刚剥壳的白鸡蛋的少年还要有魅力。

  听到妙姐儿是这样一句话,朱宣温和地再拍抚着妙姐儿柔软的身子,柔声道:“表哥说错了。”然后更正一下:“这皱纹一多半是为了你才出来的。”

  “是吗?”妙姐儿用自己的身子在朱宣的身上蹭一蹭,不认这个帐:“我认一小半吧。”然后吃吃笑起来问朱宣:“我的皱纹又是为了谁而生?”三十岁的妙姐儿也有了细细的细纹。

  朱宣一只手扳着妙姐儿依然秀丽的面庞,故作认真的看一看道:“哪里有皱纹,你这个最会淘气的丫头也会有皱纹?”妙姐儿吃吃又笑一声:“表哥,你夸人一句就要再说一句。”然后躺在朱宣的臂弯处,微微地笑:“今年过年睿儿又不在家,表哥,”

  朱宣答应一声,听着这丫头又开始乱说一气了,是仰起小脸儿,眼睛盈盈地亮,唇角边笑容嫣然:“咱们都去军中过吧,你不是爱兵如子。”

  “这样的主意从来只有你才能想出来。”又好气又好笑的南平王拿过妙姐儿白嫩如葱的纤掌送到口中咬一口,看着她颦眉呼痛,才道:“在家里好好过,儿子殿试也中的不错,父母亲来信,今年京里都要大为庆贺呢,独你要去军中过。”

  妙姐儿就着烛光下夺回自己的手掌来,看着那咬红的一片,这次没有皱眉,而是象年青时一样嘟起嘴来:“这是我的手。”再拿起朱宣的大手送到朱宣的唇边:“表哥咬这个。”

  接下来有一会儿妙姐儿没有说话,手搭在朱宣宽厚的胸膛上,就在朱宣以为妻子睡着了的时候,妙姐儿又神往地说了一句:“儿子都能打仗了,几时我也跟去。”

  “睡觉吧。”朱宣抚摸着妙姐儿道。世子入军中,全家人都要跟去,朱宣满足地在心里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我和两个儿子不是刚从军中回来,儿子朱睿到底要有多少保驾的才行。想想又含笑,父亲老侯爷今年一年来过两次信,老姜也要发辣性,也要到世子军中去,朱宣快马去信劝阻了,又命两个弟弟劝住父亲,这件事情才算过去。

  屋外冬天的夜雨,“滴滴哒哒”地打在树叶上屋脊上,朱宣回想一下京里的报捷条子,朱睿殿试中的不是第一,也不在前十,可是今年父母亲家庙里祭祖先,也是足以告慰地了。这样想着,听着怀里妙姐儿发出轻轻鼻息声,忧国忧民忧家人的南平王这时才慢慢睡去。

  头天晚上是刚回来,家里人当然是欢聚一堂,问候表哥的,问候妙姐儿的,问候儿子女儿这样热闹过了一晚上,又让胖倌好好写自己的名字,先把胖倌两个字写好,好给哥哥朱睿写信。

  不想第二天一早,胖倌就过来了,身上还穿着白色小衣的胖倌衣冠不整地就过来了,手里捧着十几张纸。

  外面下雨,朱宣就在廊下打了一趟拳,正在榻上坐着和犹在床上有困意的妙姐儿有一搭没一搭地在说话,就看到胖儿子小脸儿笑嘻嘻地过了来。

  虽然衣衫不整,人站在榻前还是对着父亲行过礼,把手上的字纸送过来,又要颇为得意了:“胖倌写的,”再下两个字的结论:“不错。”

  朱宣接在手上看一看,果然是不错,全部是套在自己昨天的字上描出来的,数一数有十张纸,而且每个字都可以看出来是认真写的,朱宣今天也夸了一句:“不错。”昨儿晚上歇下来后,儿子再写这些字,要写一、两个时辰。

  “胖倌,你几时睡的?”朱宣不能不问一句,是儿子从小就要打熬筋骨,可是这胖儿子现在还没有,因为他太淘气怕他不能安生不听师傅的话,朱宣的心思又先放在长子身上,现在长子功名已定,再看看手中胖倌的字,光从数量上数就足见用心,朱宣微笑看着胖儿子:“睡得晚吧?”

  胖脑袋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是先晃两下,然后再回答:“我听到更鼓过了子时,我还在写呢。”然后把父亲手中的字纸再往他眼睛下面推一推:“很好很好了吧。”

  “不错,不是很好很好。”朱宣把字纸放在自己身边的小桌子上,不过是我回来以前,一个人天天坐一会儿对着母亲写的两个字胡划一下,昨天是认真套着父亲的字描了半夜,就要让人说他很好很好。朱宣觉得象是抓住胖儿子的一些小心思,以前总是抓不住,不明白好生生的为什么要淘气捣蛋到人人头疼的地步。

  现在竟然找到了一点,这胖小子还挺好胜,这一点儿从长子到幼子都随南平王。看着胖倌脸上有不满意,朱宣先吩咐一句:“研墨。”看着丫头们答应一声去了,南平王这才下榻来,携着胖倌的手走到一侧摆书案的房里。

  父亲站到书案后,从笔山上取过一枝笔来,丫头们打开砚台,已经从水盂里舀了水在研墨,胖倌是自觉主动地就爬到父亲在书案后的椅子上,两只小手雄踞书案的一半,仰着小脸儿看着父亲的动作。

  看着墨研了一些出来,朱宣提笔一挥而就,看着胖倌乐开了花,小手虚指着道:“胖倌,胖倌,这个。。。。。。”最后一个是草书,胖倌犹豫一下,是猜出来的:“也是胖倌。”

  朱宣把手里的笔给儿子拿着,再铺开一张纸,把胖儿子连人带椅子都往书案前移一移,温和地道:“你再写给我看看。”

  “你等着。”胖倌一笔在手,雄踞在父亲的大书案前,乐陶陶的拿起自己面前的纸,就往父亲写的字上一套,立即染花了纸。“这个,没有干。”胖倌小脸儿上戚戚,想想刚才父亲随手写出来的好看字。把手中笔又还给父亲,讨好地道:“再写再写。”

  朱宣接过笔来,看着丫头们把染的两张纸收走,重新展开一张纸来,又是几个字写出来。妙姐儿刚起身,就听到胖倌哈哈笑。家里所有人对这种笑声都是一个认识,胖倌又作弄人了。

  移步走过来的妙姐儿这一次看到胖倌没有作弄人,而是站在书案的椅子上,看到母亲走过来,把书案上父亲刚才写的拿在手里,继续笑哈哈:“这都是胖倌。”

  纸上行书和篆书两种字体,胖倌也是刚学着认。一看这么多不同的胖倌,胖倌就先要哈哈笑了。

  “几时你都会写了,才叫很好很好。”朱宣对胖儿子说了这么一句,看着他认真的点头。觉得找到新鲜玩意儿的胖倌开始让父母亲松一小口气了,每天晚上妙姐儿同朱宣一起去看过还在伏案苦写的胖倌回来,夫妻两个人就相视微笑。

  “这孩子一天写这么久,问他手疼不疼,他说我打岔。”妙姐儿帮着朱宣解去外衣,含笑对朱宣道:“还是表哥有办法。”足有大半年时间,胖倌天天如此,就象捏起泥人儿来天天捏,直到捏得自己觉得很象为止,现在的胖倌就每天能坐得住半天,对着父亲不时给的新字贴埋头苦写,一心想写得象。

  只着了小衣的朱宣坐在床沿上,看着妙姐儿把自己

第 237 部分阅读[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