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集  本草纲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六集[3/3页]

  以清水三天,也是逐日换汁,然后晒干火焙为末,加黄连末等分。

  每半两配麝香五分,一起和猪胆汁调成丸子,如黍米大。

  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

  极效。

  2、小儿痹积。

  用蛆洗泡后晒干,研为末,加甘草末少许,拌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至七丸,米汤送下,甚效。

  3、热痢吐食(因服热药所致)。

  取粪蛆用流水洗净,晒干,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蛴螬释名地蚕、乳齐、应条。

  气味咸、微温、有毒。

  主治

  1、小儿脐疮。

  用蛴螬研末敷涂。

  数次可愈。

  2、小儿唇紧。

  用蛴螬研末,猪油调搽。

  3、丹毒。

  用蛴螬捣烂敷涂。

  4、痈疽痔漏。

  用蛴螬研末敷涂。

  每天一次。

  5、断酒不饮,用蛴螬研末,酒送服。

  6、目中翳障。

  有蛴螬捣取滇,滴眼中。

  蚱蝉释名调、齐女。

  气味咸、甘、寒、无毒。

  主治

  1、百日发惊。

  用蚱蝉(去翅足,炙过)三分、赤芍药三分、黄芩二分,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2、破伤风病(角弓反张)。

  用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共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3、头负疼痛。

  用蚱蝉二个,生研,加乳香、朱砂各半分,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用一丸,随头所在的一侧纳入鼻中,以出黄水为有效。

  蝉蜕释名蝉壳、枯蝉、腹、金牛儿。

  气味气味咸、甘、寒、无毒。

  咸、甘、寒、无毒。

  主治

  1、小儿夜啼。

  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2、小儿天吊(头目卯视,痰塞内热)。

  用金牛儿(即蝉蜕)在浆水中煮一天,晒干,研为末。

  每服二、三分,冷水调下。

  3、小儿初生、口噤不乳。

  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4、破伤风病(发热)。

  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极效。

  又方:用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

  此方名“追风散”。

  5、皮肤风痒。

  用蝉蜕为末,每服一钱,羊肝煎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

  6、痘后目翳。

  用蝉蜕为末,每服一钱,羊肝煎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

  7、耳出脓。

  用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炒),共研为末,棉裹塞耳中,追出恶物,即效。

  8、小儿阴肿(多因坐地风袭,或为虫蚁所伤)。

  用蝉蜕半两,煎水洗,同时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

  9、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10、疔疮毒肿。

  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另以唾液调末,涂搽患处。

  蜣螂释名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

  气味气味咸、寒、有毒。

  主治

  1、小儿惊风(不拘急、慢均适用)。

  用蜣螂一枚捣烂,加水一小碗,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渣,饮服。

  2、小儿疳疾。

  用土裹蜣螂煨熟。

  吃下。

  3、小儿重舌。

  有蜣螂烧成末,唾液和匀敷舌上。

  4、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

  有蜣螂烧研为末。

  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

  立效。

  此方名“黑牛散”。

  5、大肠蜕肛。

  用蜣螂烧存性,研为末,加阔步片研匀,敷肛上托入,即愈。

  6、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阴干的蜣螂一个,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当腰切断。

  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

  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

  各研为末,水送服。

  7、小便血淋。

  用蜣螂研为末,水冲服。

  “8、痔泥土出水。

  用蜣、螂一个阴干,加冲片少许,研为细末,搓纸捻蘸末塞入孔内,渐渐生肉,药自退出,即愈。

  又方:用蜣螂焙干,研为末,先以矾汤洗过,再加药末敷贴。

  9、疔肿恶疮。

  生取蜣螂一个,在蜜汤中浸死,瓦上焙焦为末。

  先用针烧过,把疮肿挑破,然后用醋调药末敷涂。

  10、无名恶疮。

  用死蜣螂捣汁敷涂。

  天牛释名天水牛、八角儿。

  一角者名独角仙。

  气味有毒。

  主治

  疟疾寒热,小儿急惊,疔肿闱斑等。

  蝼蛄释名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土狗。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

  1、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

  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

  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蝼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钱,立通。

  又方:用蝼蛄一个、葡萄心七个,捣烂,露一夜,晒干,共研为末,酒送服。

  又方:夏季收集蝼蛄阴干,分头、腹、尾,焙过收存,治上身水肿,用头末七个;治身体中部水肿,用腹末七个;治下身水肿,用尾末七个,饭前服,酒送下。

  2、大腹水肿。

  用蝼蛄炙热,每天吃十个。

  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黄各三钱,共研为末。

  以蝼蛄七个,加捣烂的葱,在新瓦上焙干,去掉翅足,每个剪作左右两半。

  退左侧水肿时,即以虫的左侧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药末二钱,黎明时,用淡竹叶、天门冬煎激发调服。

  三天后,照这种方法服虫的右侧七片。

  3、鼻消水(头面乳肿较重)。

  用蝼蛄一个。

  轻粉二分半,共研为末,每次取少计,入鼻中,以黄水出尽为效。

  4、石淋用痛。

  用蝼蛄七个、盐二两,在新瓦上焙干,研为末。

  每服一匙,温酒送下。

  5、大小便不通。

  用蝼蛄、蜣螂各七个,男取虫头,女取虫身,瓦上焙焦,研为末。

  以樗皮煎汁送服。

  极效。

  6、胞衣不下。

  用归蝼蛄一个,水煎开二十次,灌入即下。

  7、牙齿疼痛。

  用蝼蛄一个,裹旧糟中,湿纸包好煨焦,去糟,研末敷患处。

  萤火释名夜光、熠、景天、救火,据火、挟火。

  气味辛、微温、无毒。

  主治

  明目,疗青盲,治小儿火疮伤等。

  衣鱼释名白鱼、壁鱼、蠹鱼。

  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

  1、小儿天吊(眼向上翻)。

  用衣鱼干十个、湿者五个,加乳汁研匀灌下。

  2、小儿疾。

  用衣鱼七个、竹茹一把,加酒一升,煎成二合,温服。

  此方名“白鱼散”。

  3、目中浮翳。

  取书中衣鱼末,点少许在翳上。

  一天点二次。

  4、小便不通。

  有衣鱼、浓石乱发,等分为散。

  每服半匙,水送下。δんμしΟUΒα捌.cΟΜ

  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白鱼散”。

  鼠妇释名鼠负、负蟠、鼠姑、鼠粘,湿生虫、地鸡,地虱。

  气味气味酸、温、无毒。

  主治

  1、产妇尿秘。

  用鼠妇七个,熬过,研为末,酒送服。

  2、撮口脐风。

  用鼠妇捣烂,绞取汁少许灌取。

  3、风牙疼痛。

  用鼠妇、巴豆仁、胡椒各一枚,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棉裹一丸咬住,涎出吐去。

  有奇效。

  蔗虫释名地鳖、土鳖、过街。

  气味气味咸、寒、有毒。

  主治

  1、产后腹痛(有干血)。

  用蔗虫二十个(去足)、桃仁二十枚、大黄二两,共研为末,加炼蜜捣匀,分作四丸。

  每取一丸,以酒一升,煮成二合,温服。

  下血愈。

  此方名“大内蔗虫丸”。

  2、木舌肿强(塞口,治甚险)。

  有蔗虫(炙)五个、食盐半两,共研为末,在水二碗中煎开多次,随时热含吐涎,直至病愈。

  3、折伤接骨。

  用蔗虫烧存性,研为末。

  每服二、三钱,接骨有特效。

  又方,用生蔗虫捣出汁。

  酒送服,又方:用蔗虫六钱隔纸,砂锅内焙干;自然铜二两,火煅过,醋淬七闪,两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

  伤在上方,饭后服;伤在下方饭前服。

  有特效。

  又方:用蔗虫一个,阴干临时研末入药,先用乳香、没药、龙骨、自然铜、火煅醋淬后,各取等分,加麝香少许,共研为末。

  每次取三分,与蔗虫末拌匀,酒调服。

  服药前要所折的部位整理好,否则接骨不能复原。

  蜚蠊释名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

  气味咸、寒、有毒。

  主治

  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

  蜚虻释名虻虫气味苦、微寒、有毒。

  主治

  1、蛇螫血出。

  取虻虫初食牛马血腹满者二十个,烧过,研为末,开水送服。

  2、因病去胎。

  用虻虫十个,炙过,研为末,酒送服,胎即下。

  3、跌坠瘀血。

  用虻虫二十个、牡丹皮一两,共研为末,酒送服一匙,血即化为水。

  若骨节中有宿血。

  则两味取等量。

  蟾蜍释名促秋、秋施、菊促、苦龙、何皮、癞蛤蟆。

  气味气味蟾酥:甘辛、温、有毒。

  辛、凉、微毒。

  主治

  1、腹中冷癖(逆害饮食,两胁痞满,按之鸣转)。

  用大蟾蜍一个,去皮肠,切成小块,加硭硝(体强者一升,中等者七合体弱者五合),以水七升,煮成四升,一次服下,以得泻为度。

  2、小儿疳积(疳积腹大。

  黄瘦骨立,头生疮疖)。

  用立秋后大蟾蜍,去首、足肠,涂上清油,在瓦上炙熟吃下,有积秽排出。

  连吃五、六个,一月这后,形容改变,疗效显着。

  3、五疳八痢(面黄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

  用大干蟾蜍一个(烧存性)、皂角(去皮弦)一钱(烧存性)、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共研为末,糊成丸子,如粟米大。

  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五疳保童丸”。

  4、走马牙疳,浸蚀口鼻。

  用干蟾蜍裹黄泥中煅过,取二钱产,加黄连二钱半、青黛残、麝香少许,共研为末,敷患处。

  5、小儿口疮。

  蓐疮。

  用夏季蟾蜍炙过,研为末,敷患处。

  6、一切湿疮。

  用蟾蜍烧灰,调猪油涂搽。

  7、小儿癣疮。

  治方同上。

  8、附骨坏疮(脓汁不断,或骨从疮孔中露出,久治不愈)。

  和大蟾蜍一个、乱头发如鸡蛋大一团、猪油四两,煎枯,去渣,凝成膏药,先以桑根皮、乌头煎汤冼疮,,再用干煅过的龙骨末,撒在疮的四周,最后以膏药敷上贴好。

  9、肿毒初起。

  用大蟾蜍一个剁碎,和炒石灰一起,研如泥敷涂。

  频频换药。

  10、破伤风病。

  用蟾蜍二两半(切剁如泥)、加花椒一两,同酒炒熟,再加酒二两半,温服。

  不久,通身出汗,极效。

  11、折伤接骨。

  用大蟾蜍生研如泥,敷涂伤处,外用竹片包好捆稳。

  12、大肠痔疾。

  用蟾蜍一个,泥封固,火上煅存性,研为末;另取猪大一截,扎定两头,煮熟切碎,蘸蟾末吃下。

  如此几次,痔疮自落。

  蟾酥:(蟾蜍的眉间白汁,按:即蟾蜍耳上腺及皮肤腺的分泌物):1、拔取疔毒。

  用蟾酥调白面、黄丹用成丸子,如麦粒大,插入疮中,同时以水和丸成膏贴疮上。

  2、疔疮恶肿。

  用蟾酥一钱、巴豆四枚,捣烂,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一丸,姜汤送下。

  地定会,以以蓄根、黄荆子研,酒半碗饮服促进药力。

  四、五次后,可食粥补身体。

  3、一切疮毒。

  用蟾酥一钱、白面二钱、朱砂少许,加水调成丸子,如麦粒大。

  每用一丸,水送服。

  如疮势紧急,用葱汤送服五、七锭亦可。

  汗出即愈。

第六集[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