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23-六边形无人机[2/3页]
人机大军,弥补这个短板。
那么第一批的舰船,肯定是以工程能力优先的。
其实这个船,建造的不大,ACU同志还有另外一种考量,那就是ACU同志搞到的LDS驱动器,是风暴海燕上的,这种驱动器,无法驱动过大的东西。根据计算,这个已经是风暴海燕上的LDS系统驱动的极限了。
ACU还没有吃透这个技术,所以只能制造,并且这个装置只有ACU同志的工厂才能造,不过还早造出来的部件不消耗人口,但是单纯的那些部件是没有系统的,因此需要PRC的科学家们对着一艘星舰,进行系统整合。
ACU同志提供部件,而PRC的技师们进行组装,组装出来的就是这个还没有正式命名的轻型护卫舰了。
“这艘船叫什么名字?”林玲问道..
“还没想,不过暂时被称之为M6-001”
“M6?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
“……只是忽然想这么叫而已,这里的M代表模板的意思。”
有些话ACU同志不好明说,其实这个是为了纪念ACU同志的金手指,X系列所设置的,这种轻型护卫舰,是X宇宙中,可以停靠在所有空间站的最大级别的船只了。
标准这种东西很重要,就和车同轨书同文一样,而在X宇宙之中也有自己的标准,不论是硅晶电池,武器接口,甚至连下水道的环扣,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
ACU同志当然无法照搬X宇宙中的标准,所以他准备自己开发一套。
第一套被确认的就是船只体积的标准
沿用X宇宙的划分,分为M0到M8。
一共9个标准
M0到M2,是母舰级的舰船,长度均在1000米以上长宽比在5:1左右的主力舰
分别对应M0工业母舰
M1航空母舰
M2无畏舰
而M3和M5分别对应的是舰载机,长度在30米以下的单人飞行器。
从重型到轻型的交通艇
M6到M8,是护卫舰长度在1000米以下的辅助舰。
这些船只的大小被定义下来后,一条标准的对接接口也就被设计了出来,这些接口将会安装到空港或者空间站上。同样级别的舰船将会使用同样的停泊接口。
这个当然要事先规划好,否则的话,听不进泊位可就麻烦了。
“老板,那艘航母被国家没收了,如果M6级定型之后,可以可以送给我一艘?”林玲问道....
嗯?
“如果你可以带领队伍完成这艘星舰的控制系统的话,我就送给你一艘特装的。”ACU同志考虑了一下后说道,只要不占据人口的话,怎么都可以,建造一艘M6级别的时间也不过数月而已。送给林玲一艘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一艘星舰可不是只有外部就好了,内部的软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星舰主机,配套的工程无人机。火控系统,观瞄系统,寻路系统,推进系统。
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软件来支持,在PRC的运作之下,从毛熊那里弄到了地球上现有的轨道舰队的技术资料,在这个的基础上。林玲带领的技术小组正在攻克一个一个的技术难关。
不过在这些项目中,林玲负责的项目比较特殊。
“ACU首长同志,
23-六边形无人机[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