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节  口才是练出来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2节[1/3页]

  者在讲话之前,已经知道了大致的范围或题目。这时,首先需要围绕主题做一些深度上、哲学上的思考;其次,是纵向与横向上的比较与结合。从深度上、哲学上思考问题,就是要求演讲者具备比较宏观地把握事物的能力,能居高临下地看待问题,全面深刻地思考;然后,还要围绕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与结合去丰富资料,充实内容。考虑的范围要大,挖掘要深,每个观点都需要用人物事例进行具体说明。这样,才能使讲话有哲理、有内容、有说服力。

  第52节:口才训练五步走11

  2临场性准备方法

  临场性准备难度较大。他要求讲话人在演讲前的几分钟内,把演讲的腹稿组织得较完善,这是需要真功夫的。通常的准备方法是:“点的分布法”。演讲人要在短暂的临场准备时间里,围绕题目进行“点”的分布。这个“点”,可以是一个富有感彩的事例、一句幽默风趣的话、一位伟人或者哲人的警句,或者是所要阐述观点的核心词语等等;然后,就要马上考虑这些“点”之间的联系,围绕主题,将其分布在恰当的位置上;最后,将其贯穿起来,环环相扣,形成腹稿,实施演讲。

  对于临场性的即兴讲话,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1思维敏捷,寻找一个好的话题

  无论什么场合,都要始终保持全神贯注。要善于掌握现场的主题、争论的焦点,并对其有很强的敏感和思想准备。只有这样,一旦需要即兴演讲的时候,才不会心慌意乱。

  有了思想准备,还必须寻找一个好的话题,而好的话题,来源于对现场相关情况的熟悉与掌握。要注意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对谁讲话。

  1924年5月8日,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度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为他举行了祝寿仪式,梁启超登台即兴演讲。因为,泰戈尔想让梁启超为他起一个中国名字,所以,梁启超便从印度称中国为“震旦”,讲到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并将两个国名连起来,赠给泰戈尔一个新的名字叫“竺震旦”。由于话题选得好,使整个演讲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寓意深刻。

  2急中生智,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头

  好的开始

第12节[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