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八卷 第六百七十六章 德不孤,必有邻[2/3页]
活得很体面了吧?彭长富的钱呢?用在哪里去了?”
郭小玲道:“据他说。他一家人省吃俭用,资助了三个孩子在读书。这三个孩子,两个正在上初中,一个已经考上了大学,都是他们县里的贫困学生。”
李毅哦了一声:“这倒很稀奇。一个县长,亲自资助三个贫困学生?这要是搁在别人身上,我真要以为是在做秀了。”
郭小玲道:“我初始也是这么以为的。但据我了解,那个大学生,彭长富已经资助了他十年之久,两上初中生,他也资助两年多了。因为那个大学生考上大学后,就开始勤工俭学,需要的帮助反而减少了,彭长富就腾出钱来,多资助了两个学生。”
李毅动容道:“这么说,彭长富早在十年之前,就开始资助学生了?”δんυιouЪα8.℃OΜ
郭小玲道:“十年之前,彭长富还不是县长,只不过是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普通科员。”
李毅肃然起敬:“这是个好同志。那他成家立业之后,家里人也同意他把钱拿出去用在别人家的小孩身上?”
郭小玲道:“这正是让我感动的地方,他的妻子,是县城里的一个小学教师,从她和彭长富认识那天起,她就是这个学校里普通的人民教师,现在彭长富当上了县长,她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她对丈夫资助学生的善举,十分赞成。”
李毅道:“德不孤,必有邻!德不孤,必有邻!我今信之矣!”
郭小玲道:“就连他们家的孩子,也很懂事。他家的孩子七岁多,上小学二年级,我去他家的时候,他已经放学在家,我看到他在写作业,短短的铅笔上,套了一个细长的竹筒,我很惊讶的问他,这是什么东西。孩子回答说,铅笔短了,不好抓,爸爸帮我做了这个竹筒,套在笔上,就可以继续写字了。我当时很震惊,因为我已经很少看到有小孩这么爱惜铅笔的了,更何况是一个县长家的公子!”
李毅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彭长富同志家的家风,值得人学习啊!我只听说,这个彭长富,当到了县长,却从来没去过歌舞厅,也没去过酒吧和沐足阁等娱乐场所,当时我还在想,这人未免太过迂腐了,官员也是人,不是苦行僧,偶尔的娱乐和放松,也是应该的嘛。现在想来,我是以小人小心,度君子之腹了。他不是不想去,只是舍不得去这种地方花费!”
郭小玲道:“正是。像他这样的好县长,真的不多了。”
李毅道:“站在你们记者的角度上,你对彭长富现象,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郭小玲笑道:“你问到点子上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他怎么出的名?怎么就成了楷模?”
李毅道:“对,这也正是我想知道的。那你找到答案了吗?”
郭小玲道:“你先说说你的猜想?”
李毅道:“按照一般的逻辑,这样好的官员,肯定是大得民心向所,口耳相
第八卷 第六百七十六章 德不孤,必有邻[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