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开元(上)[1/3页]
长安天策府的这次临时会议之后,李玄清领导的北方政权开始筹划建立,长安被定为首都,开始了全面的大建设时期,各项公共开支急剧增加,民政厅和建设厅按照首都的配置设置齐全了各项功能区,并且开始将新区往城外转移,以此带动城内居民区打破以前的那种以坊为单位的建设模式,新区按照李玄清要求的以路为线条进行方位区分,由此也推动了城市建设的新试点工作。###书##楼##吧##shulouba.CC
杨易领导的国民警卫队和民政部的巡捕厅开始配合进行长安前期的防卫工作。军方则利用这段难得的休兵时期,进行轮换整训并借此推动新式武器推广的准备工作,各部队以营为单位抽调小部分军队进入河中和亲卫营等进行联合训练。
虽然天策军南北都已经停兵,南线抵达长江岸边之后就驻足不前,内部除了忙着登基大典之外就是在中原新区推动土地改革已经工商业发展,没有时间理会江南的事情,但是随着李继鹏等率领玄影卫正式进入金陵等地,整个中国南部都被一层愁云惨淡笼罩,整个南岸的藩镇势力真正感受到了这股强大的力量在北岸集结之后对于自己的压力。
天策军江北方向此刻聚集着三十余万军队,分布在从四川到苏北几乎整个长安北岸地区,虽然平均下来可能数量不多,但是天策军都是分区驻扎,兵力相对集中,四川、荆州、山南等地进入天策府统治序列已经有快一年了,已经完成了交接工作,百姓安定下来之后日常事务军队不用插手,所以整个防线虽长,但是除了四川还留有两万人之外,剩余军队集中部署在荆州到苏北这长江下游地区,正对面隔江相望的薛枚、杜洪和钟传已经占据着长江出海口的钱镠首当其冲,几乎是夜不能寐。
在天策军这股强大的外界压力之下,这几乎势力逐渐走向合流,其中东边的钱镠和自己昔日的老上司董昌讲和,双方在台州以北钱塘江以南划定了界限暂时休兵。而薛枚也在常州等地和红巾军首领谈拢,各方势力约定时间在金陵进行秘密会晤,商议自保计划。
但是也就在此时,各家使者也从天策府大本营返回,带来关于军队方面的消息倒是没什么用处,但是一条李玄清不日将登基称帝的消息却让这些人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朱全忠称帝之时这些人基本上是嘴里面口号喊得很响亮,实际上却没有一个主动北上勤王的。此时天策军收拾完朱全忠的伪政权,如果真的要以自己宗室的身份登基称帝还真的没有什么问题,更有甚者小道消息说昭宗皇帝蒙难之前传国玉玺实际上已经被韩全海带往长安。如果消息属实的话李玄清上台真的是没有任何问题。本来大唐皇帝的宝座虽然所有人都觊觎,但是其实也没太把这个宝座当回事,基本上各人守着自己的那一块地盘对于朝廷是听宣不听调也就可以了。但是那是建立在中央政权无力对付这些手握军权的藩镇的基础上的。如果李玄清上台的话,倚靠手中的天策军岂不是如虎添翼?公开违抗长安的命令?那肯定会被就势灭掉。如果听从指令,那岂不是将自己的基业拱手让给他人?δんυιouЪα8.℃OΜ
实际上李玄清登基的消息给此刻大唐所有的藩镇势力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旦李玄清称帝,实际上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长安就变成了所有人的顶头上司,各藩镇除非立即举兵反抗否则就必须要遵从号令行事。这一刻这些人才真正明白当初朱全忠为什么在长安一定要将昭宗皇帝抢到手,也明白了历史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威力所在。
只是想清楚这一点之后却没有丝毫的办法能够应对,金陵自保密会上虽然钱镠和钟传两人力主建立一个超越防区的联军制度从而应对来自北方的寒流,但是无奈其他人基本上都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连金陵城的地主薛枚
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开元(上)[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