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发展规划[1/3页]
李玄清在长安登基称帝,开元天启。(书楼吧小说网WwW.shulouba.CC)这个消息随着传媒集团的报纸飞速传遍中原大地,也随即被玄影卫的人散步到江南各地,一时之间是反应不一。
不过相对于江南各地藩镇的尴尬地位而言,大唐帝国却在成立的第二天开始了自己的布置,相对于天策府基本未做大的调整外,内阁这一次迎来了天策府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整顿。民政部提升一级变成了帝国行政的中枢,以前各厅级部门官升一级,成立各部行使最高权力。李玄清召开了内阁第一次会议,改组之前的民政部,商议内阁设立的基本原则。
其一就是内阁轮换制,也就是说内阁作为帝国最高行政机关五年轮换一次,内阁首相任期不超过两届,超过期限不得连选连任,防止出现权臣垄断权力的现象发生。并且确立在必要的时候实现选举制。
其次内阁所有阁员由首相确立之后自行任命,然后报皇帝批准之后组阁,任期一到自动解散,等到下一轮首相组阁。
第三就是确立了内阁各部的基本等级和内阁与地方行政之间的领导关系。这一点李玄清将后世共和国的执政理念搬了过来,以地方省级布政使和内阁各部部长平级的关系来处理。这样一来大唐帝国的行政部门就划分为以下几大块:皇帝享有最高权力,但是对于内阁的日常事务不过多插手过问,首相负责领导内阁全体行使最高行政权构成行政中央体系,省级以布政使为首领导各州,对内阁负责。以此类推直到县级。县级以下设立乡里制度,乡里两级不再分设过多部门,而是组成类似于后世的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处理乡里事务。
在这样大的格局之下,岑天时提交了自己的第一届内阁成员名单:首相岑天时,副首相兼任东北特别区区长拓跋思谏,工商部部长慕容瀚海,财政部部长祁宏,民政部部长杨秋,农业部部长王靖宇,水利环保部部长兼任河西省布政使张全复,教育部部长元和,外事部部长张翰,建设部部长朱来臣,交通部部长吴作栋,警卫部原巡捕厅改名部长张奇。首任内阁的基本成员确定之后原本的民政部大楼一共七栋建筑开始分区挂各自部门名称,各部阁员开始召集自己的属员建立各部门,正式办公。
内阁成员确立之后岑天时将自己拟定的各省布政使的名单提交李玄清审核。关中省布政使在杨秋接任民政部部长之后交由原宁州刺史徐宁祥接任河西省布政使仍由张全复兼任其他老省区布政使未动。新区中原几个新设立的省级为,原幽州布政使由天津刺史张建忠接任中原省布政使以王衍来接任河南省布政使是之前被玄影卫在关键时刻策反的原宣武军治河大臣徐宁山东省布政使则是最早在灵州被陈宇俘获的灵州刺史陈文渊,这家伙自从被俘获之后就一直在天策府的后勤部门做事,随着天策军的势力越来越大,早已经没有了反复的意思,最近几年也算是勤勤恳恳做事勤勉,此次外放山东也算是给了他仕途往走的一条路了。淮南省布政使就交给杨行密了,这些天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如何治理淮南,在长安期间甚至拜访了不少人请教天策府治国理念,长安的行政学院更是几乎每天都去听课。至于苏北省在李玄清的印象里应该往南扩展,但是此时没有拿下来所以也只是暂定苏北省,布政使是庆州刺史乔明调过去的。Wwω.sΗùLóuЪā㈧.cōM
确定好各省布政使的名单之后李玄清和岑天时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些一省大员的任命还真是不简单,每一个人都需要仔细斟酌之后才能够任命,就这样这份名单两人还是有些不满意,但是李玄清崛起的时间太短,自身培养的人才严重不够用,而且很多人以目前的资质和能力也无法做到省级官员的位置,而历史的其他名臣很多都是和自己的治国理念不合,也无法使用。
“皇,咱们以旧带新慢慢培养吧,总会有新人出现的。”岑天时也是苦笑不已,不过他这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发展规划[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