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2/3页]
不错,只是这南线,大哥哥你圈的地点是不是不对啊?扬州已经废弃再发展起来难度很大,可以不作为优先发展目标,但是圈占金陵是不是和后世经验不一样啊?要不咱们直接发展上海吧?这时候长江口还是一片荒地呢,要堆砌出一个城市难度也不大吧?”巧兮对于李玄清勾连出来的东南经济圈有点不大赞同。
“巧兮,你想错了,后世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是因为上海有基础。但是时过境迁,咱们现在是金陵有基础。那么自然要以金陵为中心城市。”李玄清摇头笑道:“而且你放心,等到时间到了上海也会和后世一样拔地而起的,因为他的位置太好了,只要海运能够发展起来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既然这样的话,要不回头我让造船厂提前去占个位置圈块地去建造造船厂吧。”巧兮微微一笑道:“而且咱们现在就一座造船厂其实也没办法推广造船业,渤海湾的造船厂限制性太多,还是南方建造造船厂条件好。”
对于巧兮的想法李玄清无所谓的点了点头,东南确定了之后就剩下西南和南方两个经济圈了。西南没有任何疑义就是成都了,现在的成都要轮经济基础连长安都比不上,而且在王建成为四川布政使之后也在大力按照新式办法发展经济,成都的地域中心位置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南方经济圈就放到了广州或者福州了,不过这两个地方恐怕要等打下来之后才能够确定了。而且事实上因为黄巢当年在广州的暴行,李玄清现在都不确定广州这些年到底恢复了几分元气。
确定好位置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玄清和巧兮除了出去参加一些慰问活动和劳军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完善这个计划,在巧兮参与进来之后两人规划出来的细节也更加详细,包括各个城市圈的基础职能和支柱产业都开始仔细的描述出来,比如中原地区的城市圈就是依靠大型重工行业为主,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矿产资源,带动周边其他资源城市形成合力,产成品则依托即将规划出来的铁路网和运河输送出去。在李玄清和巧兮的设想里,这里将真正变成帝国的心脏,成为帝国崛起提供最大的动力。而围绕中原经济圈的四个经济圈则基本上都是吸收周边的资源精华,偏重一个方面。比如长安和天津为首的北方经济圈就需要兼顾西北和北方草原的需求,而且还需要满足军方需要,很多军工企业也开始布置在他们周边。而且长安还是政治中心,不仅仅是政治需要,甚至还需要兼顾环境治理的标本作用。m.sΗùlοùβà八.cοM
这种繁杂而精细的工作耗费了夫妻俩大量的时间,以至于一个新年两人都躲在长庆殿里写写画画,直道临近已经改名为帝国年度会议召开时间,才匆忙完成这项工作。
公元892年正月十六,也就是大唐帝国天启二年正月十六,大唐帝国召开了自帝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会议,史称帝国天启第一次会议。会议中岑天时、杜让能和徐天翔代表帝国三大最高权力机关向李玄清做了年度工作计划。在内阁的工作计划中,岑天时的团队首次提出区域区别化发展的概念,开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而帝国中央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时候也会在不同时期有所针对,差别对待。这种概念和后世有点类似。而在岑天时公布的优先发展计划中,新区的发展应该首先集中精力发展农业,保证百姓温饱,将工商业在两年之内不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先集中精力解决温饱,然后再考虑扶贫。这个计划也得到了李玄清的赞同,中原地区在经历土地改革之后百姓对于发展农业积极性非常高,此时必须扶助农业发展。
不过和政府计划相反,以工商部为首牵头组建的工商业发展其实并没有落下,只是不再是政府的工作重点,而变成了民间自发的发展。
内阁在老区的发展上基本遵循了之前的
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国会议[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