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章  我在平昌的知青岁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2章[1/3页]

  赶场天一大早,我与王忠富、丁贵去公社赶场。▲WWW◇shulouba●CC〃同队知青唐永华没去,在队上坚持出工。到公社后王忠富便与我们分手,丁贵陪我前往公社粮管所买米。

  逢赶场天,公社邮电代办所窗前总是很打挤,全公社的知青这天都来此取家信和家里汇来的钱。

  邮电代办所位于街北面,靠街有一大木窗,室内约七、八平米,隔成里外二间。面对街的隔墙上挂有用布缝制的上下三排口袋,上写各生产大队名称“光华大队、飞马大队、宝塔大队、胜利大队、东升大队、工农大队、联盟大队”,报纸信件插在里面。

  邮电代办员叫李泽宾,平头,正方形脸,笑起来双眼眯成一条缝,待人挺和气。穿着禄色邮电服,忙碌的售邮票、发报纸、发信件。

  邮电代办所窗前人不多了,我上前问道:“同志,有没有胜利大队二队董长贵的信?”“有”他边回答边从信袋里取出一叠信交给我,共有五封。书楼吧

  第一次在遥远的山区收到家乡的来信,心中甬提有多高兴。旁边有几个男女知青围上来,用羡慕的眼光盯着我,我把信放进挎包里,转身离开了邮电代办所。

  六门公社的鸡、鸡蛋十分便宜,鸡1元—1.5元1只,鸡蛋7分钱1个,我买了20个鸡蛋。丁贵在旁说“小董,今后你买这些东西给我说一声就行了”。

  返回胜利二队的路上,我从挎包掏出收到的信,这五封来信分别是父亲、大哥、二哥及高中同学郑洪荣、刘开荣寄来的。

  我拆开父亲的来信:“长贵:你好!,为父启者无别,因1975年8月17日收到你的来信,信中你表示在农村刻苦锻炼,这样很好。

  一个革命青年应该这样。初到农村,是有点不习惯,要多多加以克服。

  我7月31日回家与你谈过,希望牢牢记住。

  这次我回家问你妈妈:“长贵到哪儿去了?”你大哥说:“到平昌去了,8月3日走的”。你在农村要多注意身体,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

  天气热了,煮一次饭吃二次都可以。特别是山区柴火便宜,每一顿要吃热的。

  关于特长问题,不要考虑过多,如理发这个问题,请不必考虑,前途不大。每一个有志青年在每个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如学医、学画、电器,要集中精力学,不要一盘散沙四处抓,结果还是空的。考虑多了没时间休息,身体也吃不屑。

  最近我率一个工作组驻元明公社太平大队,这里问题很多又复杂。我八月十三日中午回公社看病,十七日上午才回工作组。

  我班张应文叫我回班,说你的信到了。回到道班戴上眼镜看信,看后回信与你。我这几天身体不好,住了四天院,前二天发高烧很厉害,只有进气没有出气,吊了两天盐水。十七号上午才出院,身上还隐隐作痛。牙痛、头痛、肋巴痛,痛起来吃不下,睡不着,请原谅病中潦乱几笔,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注:家里没有通信)父:董其轩言。1975年8月17日下午亲笔。

  看完父亲的来信,接着我又看大哥的来信:

  “四弟:你好!今天是你离开山城的第14天了,我们全家人都在焦急的等待你的来信,尤其是父亲对你特别的关心。侄儿小峰也问过好几次了,但不知道平昌在哪里?

  从今天的来信中,才使我们知道你本月8日就将两封来信同时放入平昌六门乡的邮筒,今天为止,才知这信在路上走了八天。

  四弟这次远离山城,使我们深感怀念。你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奔赴平昌县响滩区六门公社胜利二队落户,是一个敢于革命的行动,我们坚决支持。

  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一个共青团员,时时刻刻要想大家之志,急贫下中农所急,在三大革命的运动中,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要拜贫下中农为师,不要怕艰难险阻,不要怕太阳晒,狂风吹,暴雨淋。要脱下学生装,换上农民衣,滚一身泥巴。

  四弟,你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人,也可以说,你是吃蜂蜜长大的人,对于那万恶旧社会的理解,只能从书本上知道一点。为了使你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一问题,望多向生产队老农请教。我深信老农一定会给你答案的。

  你是一个共青团员,又是一个高中生,要与广大的贫下中农团结战斗在一起。不做不利于集体的事情,不要叁天赶六场和知青之间的互串坚决不去。公私不分损人利已的事坚决不干。

  四弟:我们国家本身就穷,要改变这一面貌,实现农业机械化是需要你们的。党和国家给了你们知识。决不能将他作为自己向国家向人民讨价还价的本钱。

  四弟:从城市到农村,本身就是

第12章[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