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5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4)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95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4)[2/3页]

  料。

  所以哪怕它的口感和粟相比较差,产量也不如,但还是占据着很大的种植比例。

  粟则被称为谷子或小米,它的外壳坚硬,天然就能防虫防潮,储存时间自然更长,粮窖成为粟作文化的特征之一。

  咱们考古的时候,就属粟被发现的最多。

  很长时间内,粟的种植地位都不容动摇,一直到中唐,小麦、水稻开始展现出自己的魅力,高粱、玉米也逐渐推广,咱们老将粟降级为次要作物。

  不过并不是不种了啊,一直到现在,粟都是北方重要杂粮。】

  “杂粮?以后的主粮除了水稻还有什么啊?”水稻他们知晓,可那玩意按照天幕的介绍下,显然是喜欢有水的环境,他们北方不太适合啊。

  “你着急什么啊?肯定有适合我们这种的粮食啊,天幕肯定会说的,南方有水稻,咱们也不会差的。”

  百姓说得倒是很自信,不过也是,都是要吃饭的,肯定不会叫差距太大。

  【水稻大家也都知道了,前面就提到过,适合在南方种植,只不过很长时间内中原的经济重心都在北方,南方开垦力度不大,水稻很长时间内都属于蒙尘状态。wWW.δんūLǒμΒà8.CóΜ

  水稻地位的提升依赖于南方经济的发展,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大片沼泽滩涂被辟为稻田,陂塘建设和梯田兴修,许多丘陵山区也种上水稻。

  宋朝太湖地区水稻每亩产米记载为二石五斗,算下来450斤左右,比唐代南方水稻亩产增长了63%。

  这个数据已经很吓人了,要知道,中唐以后南方就开始发力,到了宋朝亩产还是增长如此多,虽然有着太湖地理位置的因素在,不能作为全部代表。】

  “这么多?”

  虽然每个朝代计量单位有所差异,可听到450斤左右,换算下来哪个朝代能不心动啊?

  作为被比较的唐朝,李世民更是羡慕得眼睛都绿了。

  这宋朝何德何能啊,真是抱着宝藏不珍惜,这要

第195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4)[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