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7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6)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97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6)[3/3页]

  伙,他们现在压根没有多少种子。

  除了高粱小麦之外,其它的都在哪里啊?

  前面的朝代可谓是恨不得长出翅膀先飞到那什么美洲去,后面的则是立马派人去找,总比出海要简单许多。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说得好,但农并不单单只有种粮食,吃穿住行嘛。

  穿衣这方面,最开始麻棉,在很长时间内它都是粮食作物,后来才转变为纤维作物,用来做衣物。

  可最为重要的纤维植物还是引进的棉花。书楼吧

  我国古代引进的是非洲棉和印度棉,近代引进的是美洲棉,是的又是这个熟悉的地方。

  棉花的传入是以边境作为中介,起码汉魏以前西南等地就开始种植棉花,汉代西域就有棉布输入中原,因为棉花长得雪白柔软,一开始作为观赏类植物被人喜欢。

  一直到宋朝才有‘木绵收千株,八口不忧贫’的诗句问世,前面唐朝应当是没有大规模的利用,那会儿棉花还不叫棉花,应当叫白叠子,高昌等地倒是种了不少。】

  李世民:???

  意外之喜。

  他还想着要到哪里去找,听到宋朝都有些丧气,没想到峰回路转,居然给了他这么个惊喜。

  高昌?

  这就很好办了啊。

  【其实一开始棉花灭有推广也是因为不适应本土,像是非洲棉品质较差、产量还不高,南方种植多年的本土棉花换到长江中下游还没发存活,一直到南宋才出现一种一年生木本棉花。

  有可能是从南海诸国引进过来的,也有可能是经过世代培育生长出来的,一下子推广起来,还成为夏税的主要内容之一。

  等到元朝更是木绵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棉布十万匹。

  到了明朝才算是开始渡河发展,那会儿的棉花主要分为三处,浙花、江花和北花,华北平原的产量最高,还能对外出口。】

  一双双眼睛如狼似虎的盯着天幕标注的地方,然后想到他们这会儿的棉花还是产量不高的,一下子又萎靡下去。

  沉寂下去的农家:活儿倒是来了,可不知道能不能干啊。

  不管能不能干,都得干。

  上司不会和他们商量,他们也需要主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

第197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6)[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