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集  本草纲目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集[1/3页]

  第三集

  13、小产后流血不止。

  用当归一两、葱白一把。

  每服五钱,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

  14、妊娠胎动(腹痛,下血,口噤欲死)。

  用当归二两、芎一两,碎为粗末。

  每服三钱,以水一碗煎至将干,加酒一碗再煎开水后温服。

  过半小时,又服一次。

  不过三、五服,即可见效。

  此方名“神妙佛手散”。

  子尚活,可保胎;子已死,即产下。

  15、产后血胀(腹痛牵引到胁痛)。

  用当归二钱、炮干姜五分,研细。

  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至八成,放少许盐醋,热服。

  16、产后腹痛如绞。

  用当归末五钱,白蜜一合,水一碗,共煎,分二次服。

  无效时,再服一剂。

  17、产后自汗、大热、气短、腰脚剧痛。

  用当归三钱,黄芪、白芍药(酒炒)各二钱,生姜五片,加水一碗半,煎至七成,温服。

  18、产后中风(口吐涎沫,手脚抽筋,不省人事)。

  用当归、荆芥穗,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加水一碗半,酒和童便各少许,共煎至七成灌服。

  如能吞下,即可救。

  19、小儿胎寒,好哭。

  用当归末一小撮(如小豆大)灌下,一昼夜灌三、四次。

  20、小儿脐湿(或红肿,或出水,不早治,成脐风)。

  用当归末敷搽。

  加一点麝香更好。

  又方:当归末、胡粉等分,和匀搽患处。

  21、汤火伤溃烂成疮。

  用麻油四两,煎当归一两至焦黄。

  去渣留油,加入黄蜡一两,搅成膏。

  等冷定后,取膏摊贴患处。

  芎穷释名

  亦名胡、川芎、香果、山鞠穷。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

  1、气虚头痛。

  用川芎研细,每取二钱,茶汤调服。

  2、产后头痛。

  用川芎、天台乌药,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葱茶调下。

  又方:加白术,水煎服。

  3、风热头痛。

  用川芎一钱、茶叶二钱,加水一蛊煎至五成,饭前热服。

  4、偏头风。

  用川芎,锉细,泡酒。

  每日饮少量。

  5、头晕目眩。

  用川芎、槐子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三钱,茶汤送下。

  又方:川芎一斤、天麻四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

  每嚼服一丸,茶汤送下。

  6、验胎(三个月月经不来,查验是否有孕)。

  取生川芎研细,空腹服一茶匙,艾汤送下。

  如觉腹内微动,则有胎;如不动,则无胎。

  7、跌扑胎动,或子死腹中。

  用川芎研细,服一茶匙,酒送下。

  连服两剂,死胎即上。

  8、崩中下血,昼夜不止。

  用川芎一两,清酒一碗,煎至五成,慢慢饮下。

  又方:与上方同,另加生地黄汁二合同煮。

  9、小儿脑热(好闭目,或太阳痛,或眼睛红肿)。

  用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钱,共研为末。

  每服少许吹入鼻中。

  10、牙烂口臭。

  用川芎煎水,随时含嗽。

  11、牙痛。

  用大川芎一个,焙干,加入细辛,共研为末擦牙。

  12、各种疮肿。

  用川芎煅后研细,加入适量水银粉,滴麻油调匀搽患处。

  13、产后乳悬(妇女产后,两乳变细、变长,有时垂到小腹,痛不可忍)。

  用川芎、当归各一斤,两相混合,取出半斤,切片,加水浓煎,随时饮服,不限量。

  另外的一斤半,锉成小块,烧烟,令病人吸处口鼻。

  药用尽,可再作一剂。

  蘼芜释名

  亦名薇芜、蕲、江蓠。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

  头中久风、风眩、泄泻、咳逆等。

  蛇床释名

  亦名蛇粟、蛇米、虺床、马床、墙蘼。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

  1、阳事不起。

  用蛇床子、五味子、菟丝子,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2、赤白带下,月经不来。

  用蛇床子、桔白矾,等分为末,加醋、面和成丸子,如弹子大,胭脂为衣,棉裹后纳入阴道中。

  一天换药一次。

  3、妇女阴部奇痒。

  用蛇床子一两、白矾二钱,煎汤常洗。

  4、产后阴脱。

  用布包蛇床子蒸熟后熨患处。

  又方:蛇床子五两、乌梅十四个,煎水洗。

  一天洗五至六次。

  此方亦治妇女阴痛。

  5、男子阴肿、胀痛。

  用蛇床子研为末,加鸡蛋黄调匀敷患处。

  6、脱肛。

  用蛇床子、甘草各一两,研细。

  每服一钱,白开水送下。

  一天服三次。

  同时,用蛇床子末搽患处。

  7、痔疮。

  用蛇床子煎汤熏洗。

  8、小儿癣疮。

  用蛇床子末,加猪油调匀,搽疮上。

  9、小儿甜疮(疮连到头、面、耳边,流水,极痒,久不愈)。

  用蛇床子一两、水银粉三钱,共研为末,调油涂患处。

  10、牙痛。

  用蛇床子煎汤,乘热漱口。

  12、冬月喉痹,肿痛不能下药。

  用蛇床子放入瓶中烧出烟,令病人口含瓶嘴吸烟,有痰吐出,病即渐愈。

  藁本释名

  亦名藁茇、鬼卿、地新、微茎。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

  太阳头痛、巅顶痛、头面身体皮肤风湿,亦治痈疽,排脓内塞。

  小儿疥癣,可用藁本煎汤洗,并搓洗换下来的衣服。

  头屑多,可用藁本、白芷,等分为末,夜间干擦头发,清晨梳去,头屑自除。

  白芷释名

  亦名白、芳香、泽芬、苻蓠、、莞、叶名麻、药。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

  肺、胃、大肠三经的疾病。

  李时珍说:白芷“所在之病不离三经。

  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

  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

  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

  ”1、一切伤寒。

  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药服下服汁,煎药服下取汗。

  不汗再服。

  此方名“神白散”,或“圣僧散。

  ”2、一切风邪。

  治法同上。

  3、伤风流涕。

  用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研细。

  每服二钱,茶送下。

  4、偏正头风。

  用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送下。

  5、头晕。

  用白芷洗晒后研细,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

  每嚼服一丸,茶汤或荆芥汤送下。

  6、风热牙痛。

  用白芷一钱、丹砂五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常取以擦牙,有效。

  又方:白芷、吴茱萸等分,泡水嗽口,吐去延水。

  7、眼病。

  用白芷、雄黄,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丹砂为衣。

  每服一丸,茶送下。

  饭后服,一天服二次。

  此方名“还睛丸”。

  8、口齿气臭。

  用白芷七钱,研细。

  每服一钱,饭后服,清水送下。

  芍药释名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

  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腹中虚痛。

  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

  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

  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

  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

  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

  每用一钱,水煎服。

  一日服三次。

  有特效。

  5、鼻血不止。

  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

  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

  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

  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

  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

  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书楼吧

  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

  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

  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

  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

  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

  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

  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

  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

  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牡丹释名鼠姑、鹿韭、百两金、木芍药、花王。

  气味(根皮)辛、寒、无毒。

  主治

  1、疝气(觉气胀不能动)。

  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2、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

  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3、伤损瘀血。

  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

  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4、刀伤后内出血。

  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

  瘀血自尿中排出。

  5、下部生疮(已破口)。

  取牡丹末一匙煎服。

  一天三次。

  木香释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

  1、中气不省(闭目不语,状如中风)。

  用木香研细,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

  谈盛者。

  药中加竹沥和姜汁。

  2、胃气闷胀,不思饮食。

  用木香、诃子各二十两,捣烂筛过,加糖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此方名“青木香丸”。

  3、心气刺痛。

  用木香一两、皂角(炙)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4、流动性气痛。

  用温水磨木香成浓汁,加热酒调服。

  5、小肠疝气。

  用木香四两,酒三斤煮过。

  每日取酒饮三次。

  6、气滞腰前。

  用木香、乳香各二钱,酒浸,饭上蒸,均以酒调服。

  7、突然耳聋。

  用木香一两,切小,放苦酒中浸一夜,取出,加麻油一合,微火煎过,滤去药渣,以油滴耳。

  一天三、四次。

  8、霍乱转筋(腹痛)。

  用木香末一钱,放入木瓜汁一杯中,加热酒调服。

  9、痢疾(包括久痢)用木香一块(方圆一寸)、黄连半两,同在半升水中煎干。

  单取木香,焙干研细,分三次服。

  第一闪,橘皮汤送下;第二次,米汤送下;第三次,甘草汤送下。

  10、肠风下血。

  用木香、黄连,等分为末。

  放入猪大肠中,两头扎定,煮到极烂,然后去药食肠,或连药捣为丸子吞服。

  11、小便浑浊,状如精液。

  用木香、没药、当归,等分为末。

  以刺棘心的榨汁和药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饭前服,盐汤送下。

  12、小儿阴肿(阴茎肿大。

  或缩小,很痛)。

  用木香、枳壳(麸炒)各二钱半,炙甘划暗无天日钱,水煎服。

  13、各种痈疽、疮疖。

  用木香、黄连、槟榔,等分为末,油调搽患处。

  14、蛇虫咬伤。

  用木香不限量,煎水服,有奇效。

  15、腋下、阴下湿臭或已成疮。

  用好醋浸木香夹于腋下阴下,或研末敷患处。

  16、牙痛。

  和木香末加少许麝香迭牙,同时以盐汤漱口。

  甘松香释名苦弥扯。

  气味(根)甘、温、无毒。

  主治

  心腹痛满,脾积郁,肾虚齿痛,面痣风疮,脚气浮膝等。

  杜若释名杜蘅、杜莲、若芝、楚蘅、山姜。

  气味(根)辛、微温、无毒。

第三集[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