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1节[2/3页]
出的声音,有人称之为“机械音”,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相比,增加了后天修饰的方法和技巧,这是要通过专业系统培训才可以达到的,不要自己盲目练习,否则容易损坏声带。
口才训练的误区
有的人认为,“口才训练”只要练嘴皮子上的功夫就行了,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之一,是只要芝麻不要西瓜。
有的人希望,能绕开单调枯燥且收效缓慢的基础训练和知识积累,只接受“口才训练”,就可以使自己的水平获得“飞跃和提高”,这是认识上的又一误区,如同不打地基直接盖成摩天大楼一般。
有的人盼望,能够通过什么名人、大师的“口才报告”,或者模仿某名人、某大师,就可将对方的水平转换成自己的水平,这是又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是想避开“春种”直接“秋收”,根本不可能。
第49节:口才训练五步走8
所以,在口才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第一,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
第二,不要盲目模仿;
第三,要多听广播、电视播音,参加口才培训班;
第四,不失时机,多加练习。
如果有人只让你练嘴皮子功夫,并告诉你这样就可以训练口才,这个人只怕是准备骗你;如果有人抛开基础训练和知识积累的要求,说了一句话后,告诉你说,这就是口才,这个人只怕也是要骗你;如果有人说,只要你听了他的报告或是讲课,你的口才就会得到提高,这个人只怕还是准备骗你。wWW.δんūLǒμΒà8.CóΜ
一个人只有具备广博的社会知识与系统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只有具备深邃的思考能力与敏锐的观察能力,才可能语惊四座、引人入胜;只有“嘴皮子功夫”过硬,吐字清晰流畅,语调节奏适中,才可能使人听之入耳、闻之入心;只有具备良好的风度仪表和态势动作,声情并茂,恰到好处,才可能使人视之舒心,听之动情方方面面,环环节节,先掌握方法,从而起步;再学习技巧,然后提高;最后才能由“口才训练”的“启蒙阶段”一步一步地进入到运用口才的最高境界。在很多人面前,口才学常常显得好像是仙女扔向人间的一团乱麻,一旦解开便可以得到宝贝,而捧在手里又不知从哪里开始才能理出头绪,既令人神往,又使人迷茫。
其实,口才训练本质上属于“终身学习”的内容,生命不终止,提高无尽头。
四、第四步超级记忆力训练
要具备好口才,除了思维敏捷、灵活之外,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记忆的问题。而且,不仅要记忆讲话的素材、语言,还要记忆你精心设计的讲话结构。只有从内容到形式都记熟了,才能有条不紊、脉络分明地表达出来。
在这一部分里,我不仅会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记忆方法,同时,还会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独门秘诀。
口才营养品的仓库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讲稿的讲话毕竟是不多的,无讲稿的即兴讲话倒是司空见惯。比如座谈、讨论、论辩、会议等等,常常突然要你讲几句话,发表意见。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随手拿来,稍加组织,为其所用。只要平时记住了大量的至理名言、名家作品、科学术语、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史地常识、奇闻轶事等知识,表达时就能得心应手,娓娓道来。
因此,好口才无疑是借助于记忆得以实现的。因为,记忆是人脑的一种功能,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和再现。通过记忆,可以储存信息,把有准备的讲话材料和无准备的知识铭刻在脑子里。即使没有稿子或抛开稿子走上讲台,讲话也能如行云流水一般,滔滔不绝。
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记忆是口才营养品的仓库,可以随时调用。
而且,记忆是创意口才的营养师,口才缺乏营养时,它会源源不断地供给,让你嘴强口壮不缺“钙”。
记忆是口才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培养出好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侃侃而谈。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的口齿再伶俐,也无济于事。
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忆,有时需要死记,但不要记死。一些原文、原句等经典名言,有时需要死记,不能随便更改;但不是说所有的都要死记,也可以活记。所谓活记,就是记住你需要的部分,或是记住它的思路、意境、方法等等。
第50节:口才训练五步走9
比如一些唐诗、宋词或名家名句,如果你能全部背诵,那当然更好;但是我们知道,这些名篇之所以被世人传诵,大多是当中的某一段或某一句“文眼”在起作用。如果你没有精力和时间将大段的原文背诵的话,只要记住其中精彩的语句就可以了。因为,人们实际运用最多的也就是这些精彩的语句。
如:在我2004年执行主编的不当总统就做推销员一书中,有一篇描写荣获中国保险十大金牌推销员李江红的文章,在文章的结尾,我写下了这样一首词:满江红银海水暖银海水暖,
孕育一位女英雄。
有魄力,加盟保险,
引起轰动。
只身开垦荒凉地,
双手编织锦绣城。
喜一枝红杏出墙来,李江红。
建团队,
练内功;
谋全局,
有令行。
一路向前冲,昼夜兼程。
勇争第一掀巨浪,
海纳百川波涛涌。
看一江春水向东流,满江红。看过这首词,您一定品出了其中的蕴涵:
第一,我将李江红的名字与满江红的词牌名巧妙地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前后照应;
第11节[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